道理教育也能形像化、生動化、智慧化
盡管月結忙得要像要飛起來,可是同事湊到一起還是嘰歪不止。東家小孩還不會走路媽 媽到處求醫,西家小孩那么大了還不會自已噓尿尿媽 媽氣得屁股打得啪啪響,南家孩子玩具滿天飛郁悶得媽 媽不再買玩具回家、甚至連舊玩具都收起來,北家孩子一點都沒有禮貌、獨點意識很強......都是些熟悉的字眼與場景,已經過去的、正在經歷的、即將發生的......
在教育方面,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遲鈍的媽 媽。從出生開始,大到醫院安排,小到奶瓶準備,一一全是朋友的幫助、提醒與安排。后來,隨著成長,我仍擺脫不了一種茫然感,生病了、生長發育了,每一個都是驚奇,每一種都是驚訝,每一次都要詢問。隨著時間的推移,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我能一手安排主導的東西越來越少......
或許是看到了我的茫然與無助,姐寄來了第一套繪本。很詳細與全面的一套繪本,包含了上廁所、吃飯、收拾玩具等一系列。
每次晚飯后或睡覺前,我們都與窩在一起,先念叨書本該怎么拿怎么翻,再接著講小熊與他朋友們的故事。
再后來,姐告訴我可以用動畫輔助教育的方式來告訴一些基本常識或生活習慣,于是,我又給找一系列的相關動畫教育片,好好說話不生氣、一次只吃一個...
剛開始時并沒效果,爸開始懷疑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太早。直到忽然有一天,與一起洗棗吃,主動拿了一個準備送給奶奶,邊拿邊問,“媽 媽,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呀?”這時我才知,原來是記得那些我們反復提醒的事情的,只是畢竟太小,善忘是他們的天性。從那開始,當一些生活小習慣沒做好時,我們都持不責備,只是反復提醒與鼓勵,小熊是怎么做的,巧虎是怎么說的,也可以做得很好。日積月累,進步明顯,盡管有時候仍舊沒有收拾好玩具就想出去玩、仍舊沒洗手就跑到飯桌邊來,只是這些,在我們的稍微提醒后,他就會記起來,“喔,還沒有洗手呢!”
有次,爸故意不提醒他,待他坐上飯桌了,爸說,叫媽 媽吃飯呀!很開心的說,“好呀,只是我們還沒洗手呢!走呀,去洗手!”
生活總是晃悠著的,而細節的點滴需要我們用心去打點,有時會想,人生充滿智慧,或許寶的教育也不例外!換個方式,或許,前方就是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