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七分自然,三分約束
我的孩子也不是一個特別依賴人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會教他靠自己走路,除非很累才可以讓大人抱;我會教他自己睡覺,一般情況下都是給他一個奶瓶含著,把門和燈都關上就能自己睡著了,因為經濟原因,我們還住在學校的公屋里,我和他媽媽帶著他睡一張床,他睡一頭,我們睡另一頭,從來沒產生過睡到我們中間的念頭,不煩人,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我會教他專心做一件事,做完才能做其他,現在他一般都是一件一件事地做,玩積木的時候專心玩,畫畫的時候專心畫,彈琴的時候專心彈,一件大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諸如涂鴉和玩沙子他也能很專心地做半天,總有自己的玩法,注意力和大人一樣集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產生了很多不良愛好,比如玩手機,不論多么復雜的手機他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者錄音或者游戲,一臺手機的功能對于一個四十歲以上的大人來說都是比較復雜的但對于他來說卻是小兒科,并且一玩就是很久都不罷手,我一直都是采取嚴格的約束方式來對付他玩手機的時間,一般一次都是給他玩十幾分鐘,睡覺前和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玩,不能睡著玩,引導著他使用手機上的一些益智功能,力求使得玩手機這事情也成為一種良性循環吧。此外,在他對我的計算器感興趣的前提下,我也會教他使用計算器(我們夫妻都是做財會工作的,所以家里有),把計算器上的功能仔細教給他,教他用計算器算加減法,但是不能讓他完全依賴計算器,平時也用牙簽和手指教他算十以內的加減法,用計算器教他算10以上的加減法,希望他上學以后老師能開發更多他的算術思維吧。至今,在生活和學習上,小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還是不能完全獨立,比如穿衣吃飯,在家里還是靠他外婆,出去逛街,如果有他外婆在場,一般都不愿意走路,所以我們兩夫妻總是隔離他和他外婆的親密程度,讓他外婆不要心軟,該回避就回避。
我的孩子不是一個特別會做人的小朋友。孩子的童真是難能可貴的,我從來不壓抑我孩子的童真,不會讓他提前變成一個圓滑和市儈的人。在教孩子做人方面,我一般都是教他基本禮儀,比如見人問好,接受別人的饋贈時候說謝謝等,其他的事情都是由他自己去把握,在我認為他做得不好的時候提醒他一下,以免貽笑大方就行。有些孩子被家長教導得勢利起來,見到衣著光鮮、體面的人會賣口乖,按父母的意思去贊美別人,見到潦倒的人的時候會一臉鄙夷,還惡語相向等,但我不會這樣教孩子,我會教他尊重所有的人,和每個人都要相處得來,不討厭任何人,不欺負任何人,也不能被人欺負,自己的玩具和食物要和別人分享,多和別的小朋友玩,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賣口乖,要禮貌待人,我要讓他知道,人和人是平等的,他和別人沒什么不同;我也會教他,該表現自己的時候就表現自己,當大人請他唱歌跳舞的時候,他喜歡唱就唱,不喜歡唱就鼓勵,鼓勵不了就算了,一切由心,當他主動唱歌跳舞的時候,我都會給他很多贊揚,讓他帶著積極性把事情做的更加精彩。做人是一門藝術,但對于孩子來說,讓他自己感悟這個世界,自己學會做人才是一門藝術。教育的藝術,誰能說得清道得明呢,姑且讓孩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