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孩子把老一輩永遠“困”在城市里
不拿孩子把老一輩永遠“困”在城市里 爸爸二的上一集中記得有這樣的情節,孩子們要跟其中自己的爸爸分開,單獨住到樹屋去。除了joe兩兄妹幸運地跟著自己爸爸,其他幾個都不太樂意,哭的哭,鬧的鬧。可后來的結果竟然是爸爸們早上去接孩子,都樂意地說今晚還要這樣睡。當然曹爸爸帶著孩子們一起玩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換成楊威,肯定不行),但有時候卻真的是作父母的太小看了孩子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是自己不舍得孩子離開自己身邊,忍不了思念這關,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陸爸爸哭了。堂哥的兒子大一歲半,他在昆明,一直是嬸嬸在照顧孩子。但堂哥也是獨子,并且叔叔一萬個不愿意丟下家里的田地和收成跑去城里享福,嬸嬸去了之后就只留他一人在家。中間嬸嬸也帶孩子回過老家,但嫂子太想兒子,想到天天哭,又說不想兒子越長越不象城里娃子,堂哥就打電話讓嬸帶著孩子又回城里去了。所以叔叔嬸嬸兩地分居的情形過了快六年了。想想就覺得這種老年生活實在是沒意思哇。
另一個是寶爸一男同事,孩子兩歲多點,奶奶一直在這里帶著孩子。他也是獨子,但為什么寶爺爺不來呢?因為寶太爺爺還在世,一定得有人在家看著。寶媽說孩子太小,一下子從南方城市去北方(廣東人把廣東以北的都叫北方哈),肯定會生病,不在自己身邊不放心,所以把寶奶奶困在了城里,而老家就兩個老男人相互扶持著過日子。以至于寶爸單位的院長夫人都講,太自私了。
因為中國的現狀,讓很多年輕一代遠離家鄉,來到城市謀生或創業,然后在外地成家立業生孩子,又因為工作忙以及收入狀況,必須請父母也遠離家鄉幫忙看孩子,想起來有很多的無可奈何。我們同樣如此,也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的。其實在農村呆久了的人實在是不喜歡城市,就如我到現在都還很希望以后可以回歸農村生活,何況一輩子都在跟土地打交待的父輩們。兩歲不到,就被爺爺奶奶帶回老家,其間偶爾帶過來住半個月或一個月,差不多一年多才回來我們身邊讀幼兒園,九月開學還推到了十月中旬才入學。后來寒假一到,又跟爺爺奶奶回去了,今年春天又是請了一個半月才入學。
讓老人家城里住住,老家住住,老人家更能接受。總是被困在城市里,老人即使不適應新生活,思鄉之情也越來越濃,但礙于要幫自己的孩子(其實中國老人都把帶孫輩當作一個義務)還是會忍下來。可久而久之。老人沒有在農村生活時那么有“活力”,也更容易生病。
想當初剛被帶回家的時候,我也總是跟寶爸吵架,經常想念孩子想念得都哭了很多次。但是后來慢慢也想通了,也接受了這個事實。父母幫我們帶孩子,我們要感恩,他們并沒有這個義務,讓他們放棄家里的一切背井離鄉帶到一個話都聽不懂的陌生地方生活,可活動范圍是農村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同意讓孩子回老家呢。當然,我并不贊成孩子做留守兒童,父母完全脫離孩子的成長,這樣無疑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可是偶爾地讓孩子離開父母一段時間,去農村享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非常好。雖然做父母的一定會牽腸掛肚,但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非常強,完全不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擔太多心。
每一次回家,我們都會收拾一些必要的藥比如感冒藥,退燒藥,調理腸胃等,剛開始回去還感冒過,后來很少感冒。并且他還特別愛跟爺爺去田里邊種菜,摘菜,雖然曬得比在城里時黑多了,但很結實。再來就是左鄰右舍都很友善,他想去哪家玩就可以去哪家玩,跟城市里家家緊閉大門完全不同。這次暑假,寶爺爺奶奶也是要帶他回老家,可孩子和我們在一起久了,就很不想回家。當時我也是一時心軟,所以說別回了。后來一想,總帶著上班不是個辦法,并且天天跟著我,總是呆在戶內,一天的運動量完全達不到,所以呆了一周就讓果斷讓寶爸送回家了。果然,據說寶二伯買了(住在縣城)一個3x2米的大游泳池擺在院子里,家里三個小孩天天游泳一個小時,寶爸買了三支水槍寄回了老家,三個人玩得要鬧翻了天,寶奶奶說吃飯很好,都是自己吃,又胖了些。剛回去的時候,還哭了,說舍不得媽 媽。幾天過去了,就樂不思蜀了。我有點小小吃味哈,不過更開心他有這么強的適應能力,到哪都能很快地調整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