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和如何護孩子
我一直很害怕這種沖突,一般情況我都會忍耐,或者拉開孩子。可是今天這位女士臉湊在樂樂面前數(shù)次對他很大聲的“調(diào)教”我覺得我應(yīng)該護下犢子。樂樂在很小的時候也是因為這樣類似的事情,被其他媽 媽“調(diào)教”過,當時我沒有出聲,這件事情雖然過去很久了,一直在我的心里是個疙瘩。所以,今天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毫不猶豫的“護犢子”了。
我反復回想當時的情況,也許,她覺得我直接這樣說她很不高興或沒有面子。在她的角度是在教孩子,可是語氣和動作實在超出了應(yīng)有的界限。她可能會吐槽說,今天遇到個潑婦,孩子打人,還不讓我說,最后吵一架。站在我的角度看的是,當時的情況是兩個孩子之間很小的問題,并沒有升級到會互相傷害的程度,當時的我認為,孩子可以自己解決紛爭,可能大人不干涉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局。事實上我們沒有說話后,孩子們的舉動很讓我感動,都主動來拉攏我和那位女士的關(guān)系,主動找我們兩說話。那位媽 媽平時應(yīng)該也不是一個不講理的人,期間樂樂問她球是什么顏色,她也沒帶情緒的回答了孩子。也許,對于孩子互相之間的打斗這件事情,她比較看重,是不可以做的事情之一,才會對樂樂有這樣的舉動。
我在微信上大致還原了事情的經(jīng)過,彭彭要我整理給他的時候,我有猶豫,我害怕因為只是站在我的角度去描述事情的經(jīng)過,對對方不是很公平,或者有失公正。但是,我還是決定就這樣表達,因為,在我的角度,當時我確實是很不爽了,她確實踩踏了我的界限。就算,她覺得我不對都好,那是她的角度,我的角度看來事情就是這個樣子。
我想,如果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還是會護犢子。可能,我會比這次更心平氣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后,不會再去跟對方糾纏、辯論。把本來孩子之間的矛盾升級為大人之間的爭吵。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各自守好自己的界限,不要去踩別人的界限,讓“護犢子”這樣的事情,少一點發(fā)生為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