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別當眾責罵孩子
家長的過多責罵還會讓孩子不自信。她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做也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所以心里壓力很大,做什么事就越緊張,越緊張越不做好。這就可以從果果跳舞時的表現可以看出來。記得最后選幾個孩子跳《我可喜歡你》這個舞蹈時,小奕被選上,而果果沒被選上(小奕媽和果果媽是好朋友),果果媽就指著果果的頭說:“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連個舞也跳不好,真沒用!”你說這樣的責罵,孩子能跳得好嗎?不是“棍棒底下都能出孝子”啊,也不是指責之下就能出天才的?
家長的過多責罵,可能會培養出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因為對孩子有著嚴格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斥責,這樣的孩子看似聽話,卻容易變得拘謹、怕事、缺乏主見。記得,六個小女孩在水里玩游戲時,大人們也在旁邊自由玩了起來。其他小朋友拿起水槍瘋狂地玩了起來,而果果呢,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雙眼一直看著媽媽。女兒過來叫了兩次,果果也不敢去玩。直到果果媽說:“去玩啊,也用水槍去打,跟小奕她們一起玩。”果果這才和女兒她們玩了起來。你看,果果就缺乏主見,凡事都要聽從媽媽的指令,離開了媽媽,她就不知怎么辦才好。
家長的過多責罵,也可能培養出一個非常“叛逆”的孩子。有時家長責罵孩子時,孩子根本就不理會,既不頂嘴也不反抗,就是不聽,你罵你的,他做他的,長此以往,孩子會越變越壞,到了叛逆年齡時,孩子就會和家長對著干,家長說不行,孩子卻偏要做,甚至對家長大打出手。本來,責罵也是一種教育手段,適當的使用有利于孩子的教育,而過多的責罵,簡單、粗野的責罵,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會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和沖突。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每次你責罵孩子時,就像給他開一次刀,用你的語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剛開始時,你也許達到了目的,孩子的創傷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復正常。然后,你把它當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卻發現結果越來越不如你的預期。
責罵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懂事,需要大人的教導;他們難免闖禍做錯事,也需要斥責。但過多的指責會給孩子留下太多的傷疤,難以愈合。責罵孩子還要注意場合,不是說了“家丑不外揚”嗎?對孩子也一樣,當眾請不要責罵孩子或少責罵孩子,給孩子留點面子。責罵孩子還要講究時間,孩子在吃飯,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盡量不要責罵孩子。
想想我自己,有時孩子不聽話,屢叫不改,急了,也真會當眾批評。看來,我們這些年輕的家長們,都應該好好修煉修煉,對孩子輕易別發火,別輕易當眾責罵孩子,要把責罵當作教育孩子的最后一個手段,而應多說服教育、溝通教育。
套用一段話作為結束吧:請不要把責罵變成一種習慣。收起責罵和尖叫,以溝通和協商來解決問題吧。這樣,當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時,整個世界都會停下來!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運用責罵,更愿您做一個忘記怎么罵孩子的父母。說得太有道理了!希望果果媽媽也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