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語言搖籃
活動領域:學前班 <語言>
活動前評析
1、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做到理論與實際行動的統一。
2、教育計劃的制訂:要符合幼兒學習的能力和發展的需要。
3、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能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要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問題出發,能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
1、通過課件,引導幼兒體會詩歌的意境美,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理解詩歌的內容,并初步學會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歌中的比擬手法。
3、培養幼兒想象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生活的能力,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
活動準備
1、課件,《搖籃》的歌曲磁帶,小鳥、大樹等圖片
2、實物教具:文具盒、水壺。
3、背景圖:藍天、大海、花園、媽媽。單個圖樣教具:星星、小魚、花朵、小寶寶。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導入:
1、讓幼兒閉上眼睛欣賞《搖籃曲》,然后讓幼兒說說在這個音樂里都聽到了哪些聲音?再聽音樂做模仿動作,隨著優美的音樂,師說:“白云飄來了”。幼兒用動作體現白云在飄,并說:“白云白云飄啊飄,飄到藍天上!睅煂自频膱D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搖、飄、吹、翻”等動詞,為學習詩歌做準備。
2、依次出示圖片掛圖:星星、魚兒、花園、小寶寶。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很多小伙伴,高興嗎?我們快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3、師依次出示四幅背景圖:“現在我們要靜悄悄地別出聲,因為這些小伙伴要回家睡覺了。可是,小伙伴忘記回家的路了,他們的家在哪里呢?誰愿意來“送寶寶回家”?(請幼兒到前面操作圖片)
師:“剛才我們一起做了一個“送寶寶回家”的游戲,小朋友們真能干,很快就幫小寶寶們找到家了,這些小寶寶找到了自己的家,可高興了!
二、出示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1、課件出示搖籃圖,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幼兒齊答:“搖籃 ”,點擊下一畫面,師:“瞧,小寶寶躺在搖籃里睡著了。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搖籃,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吧!
2、詩歌配樂欣賞
a.師:“孩子們,仔細看一看,聽一聽,詩歌中講了哪些是搖籃?搖得都是誰?”
b.師點擊課件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互相提問,互相回答:誰是星寶寶的搖籃?誰在哄星寶寶睡覺?藍天搖著什么?(藍天搖著星寶寶)魚寶寶的搖籃是什么?大海搖著什么?(大海搖著魚寶寶)花園搖著什么?(花園搖著花寶寶)媽媽搖著什么?(媽媽搖著小寶寶)… …
3、伴著柔美的背景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朗誦,創設一種幸福優美的氛圍,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詩的意境。
藍天是搖籃,
搖著星寶寶,
白云輕輕飄,
星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
搖著魚寶寶,
浪花輕輕翻,
魚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
搖著花寶寶,
風兒輕輕吹,
花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
搖著小寶寶,
歌兒輕輕唱,
小寶寶睡著了。
4、出示課件,讓幼兒跟著老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三、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的小物體,仿編詩歌。
1、師出示實物,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a、師拿起一名幼兒文具盒,輕輕打開
師:“孩子們,看,文具盒里躺著誰呀?”
幼:“橡皮、鉛筆、轉筆刀”
師:“文具盒像個什么?”
幼:“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