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帶好孩子,先修煉自己
這幾天對有說不出來的情緒。愛、悔恨、內疚、困惑、擔憂……生孩子后,看了不少育兒書,我很清楚,育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精神養育的過程。我也深有體會:用心養育孩子的過程,亦是自己內心能量積累的一個過程,是不少心理傷痕修復自治的過程。可是,很多時候,自己的實行行為,卻似乎是對那些認知的一種嘲諷。寫在博客上,都是一種內心挑戰。
比如前天,(他最近給自己改了昵稱,叫成小熊或者小金豆了)拒絕吃早餐。我坐在沙發上很無奈。他當然不知道他的飲食是媽 媽的負擔。爬過來我身上玩,左踩右踩,左踢右踢。弄得我非常不舒服。我告訴他:你可以吃少一點,但早飯必須吃。他根本不聽,而且越來越放肆,腳下踩得越來越用勁。我勃然大怒,猛地甩開他走開。他不明白媽 媽為什么突然如此可怕,哭了起來。
更糟糕的是前天傍晚,我在書房用電腦查詢一個問題,他要求站到窗前去“呼叫”對面的姐姐,但姐姐不在,于是他玩起了筆記本電腦的配件,發現了電腦連接線上那一小塊磚頭般的東西,拿起來便說:“我炸你!”我正要告訴他不可以,他已經猛地將那“小磚頭”砸到了我的腦門上,劇痛讓我本能地抬手摔了他一巴掌!!他滿臉“玩過火了”的慚愧和尷尬,于是又走到我電腦邊來,用腳踩連接線,一邊小聲地說:“我踩它,我踩它……”他其實只是在試探我是不是真的發怒,我明白他的用意,卻提溜著他離開了書房,然后把門關上。剝奪了他和媽 媽溝通的機會,他終于撐不住哭了。爸爸過來干涉,問他:“你弄痛了媽 媽,要怎么說啊?”他哭得淚流滿面:“媽 媽,對不起!”我卻對他說:“就是不原諒你!討厭你!”難過得繼續哭泣……
昨天,在床上玩,不小心將我放在床邊的一疊書擠丟了兩本,“嘩啦”一聲響。我正要提醒他離開那堆書,不想這一下無意的推擠卻讓他發現了“新玩法”,他索性將我那疊書全部用力推到地板上去。我提醒自己這不值得生氣,他只是好奇。可是我的行為卻根本不聽我自己的安排,我從衛生間里徑直沖過去床邊,將他狠狠地拎到地板上,嘴里沖口而出:“你立即給我把書揀起來!揀!”立即黑了臉,一本一本地將書乖乖揀起,然后自已找話說:“我把書揀起來啦!”末了,又爬上床鋪,過來逗我。
是的,連大人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怎么能要求孩子良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可是,我這個人大人,又該如何有力地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少對孩子做一些非愛行為呢?那種明明知道自己不對,明明知道更好的方法在哪里,明明理解了孩子,卻仍然做出不當行為來以致孩子受到傷害的心情,真的很折磨自己。
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我的內心,從來沒有構建好,育兒過程中,是一個新的構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