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威信是怎么丟掉的
引子:午餐時間,媽 媽在醫院遇到一可愛的小女孩,便把自己碗里的臘八豆分給小女孩吃,然后跟小女孩說,下次看到我要記得我啊,要叫我啊。小女孩媽 媽馬上說,不叫奶奶,奶奶就把你肚子里的豆豆拿回去。小女孩不過四歲的樣子,聽了根本沒反應……媽 媽馬上解釋說奶奶不會拿出來的。
我有時候猜想,孩子聽到父母這些五花八門又毫不著邊際的威脅,搞不好心里在笑父母幼稚呢。可以確定的是,等孩子再大些,父母還把對孩子的要求用威脅的方式講出來,孩子就更加不會聽啦。那時候,父母該著急自己“沒有威信”了。
常見的讓父母丟掉威信的做法有這些
1.亂加威脅,而且是落實不到位的威脅。
2.威脅太多,讓孩子處處都是錯。孩子發現怎么都做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
3.教孩子是一套,自己做是另一套。自己動輒生氣,卻教孩子要“好好說”;自己不閱讀,卻批評孩子只會玩游戲;自己對老公老婆頤指氣使,卻指責孩子對父母不尊重。
4.孩子一發飆,就馬上說“yes”,或者立馬許一個自己不愿意兌現的諾言。
5.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原本違反規則的事情也ok;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也變得不ok。比如心情好的時候,允許孩子罵人,打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一發現孩子口氣不對就要批評。
有威信的父母是什么樣的?
有威信的父母本來就給孩子在做一個有原則、有界限和言出必行的榜樣。他們不會刻意追求在孩子面前的威嚴,相反,他們是首先做好自己,對孩子行為方面的“問題”(指的是孩子不符合社會行為規范或者父母期望的行為),他們能夠做到冷靜、理智、平和地處理。他們既傾聽孩子的心聲,又為孩子設立規則和界限;他們既尊重孩子,又不放任孩子為所欲為。
有威信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往往遵守的不是父母的指示,而是自己內心的規則,而父母給出的要求跟孩子內心的規則是一致的。不管什么時候,父母在給孩子立規則的時候,都會考慮:孩子是否認可這個規則?孩子如何內化這個規則?孩子對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的順從,也往往不是出于父母權威,而是出于對父母的信任和愛。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所以他們發自內心地愿意順從父母。
如果父母已經丟掉了自己的威信,怎么辦?
請找找看,為什么你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原因在哪里?
如果已經失去威信,很可能父母跟孩子的關系也變得糟糕了。這時候比樹立威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和相互信任。失去威信的父母,往往不是跟孩子連接不夠,感情淡薄,就是跟孩子連接太多太緊,過多控制,讓孩子反感。
選擇跟孩子的健康、安全有關的領域,也就是說最最重要的領域首先樹立自己的威信,其它的先放一放。等跟孩子之間的關系改善,自己的情緒管理水平、溝通能力提升后,再顧及孩子在社交、行為管理和個人選擇方面的行為表現。
最重要的還是那一句:育兒先育幾,育幾先育心。 父母能夠真正做到接納自己,接納孩子,用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時,“威信”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