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熏陶感染塑心靈
熏陶感染塑心靈許敏
情景一:“謝謝你的關心——寶貝!”
xx年1月18日,海寧的天空飄起了小雪。這是我們的寶貝女兒——親親出生以來的第一場雪,她從沒見過真正的雪是什么樣的。因此,我在上班時打電話回家,想讓她外公帶她走出家門去認識一下雪。電話接通后,才知道他們已經看過雪了,并且外公已告訴她:雪是水變化來的,融化后還是水。認識到這一點,親親擔心起媽 媽來,說:“外公,下雪了,媽 媽回不來了,我們給媽 媽拿傘去好嗎?”聽到這個消息,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我馬上在電話中向親親表示感謝,感謝她對我的關心,并且告訴她不必為我擔心,我帶著雨披呢。
下班后,我在擦窗,親親在看少兒電視。當我爬到窗外去擦上面的玻璃時,親親忙跑過來喊道:“媽 媽,小心啊!”“謝謝你的關心——寶貝!”我再次說道。
情景二:“謝謝你的愛心——小寶貝!”
“5·12”大地震,對于我們親親而言,無疑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從5月13日起,我們全家一有空就關注電視和網上的地震災害信息,親親也不例外。很多時候,我們一邊觀看,一邊給親親當解說。沒過兩天,才三周歲的親親就明白地震是怎么回事了,有時甚至和大人們一樣,深感恐懼和不安,憐憫之心常常溢于言表。
5月17日那天,我決定也讓親親去社區捐款。出發之前,我們照例在看新聞。我對親親說:“寶貝,那邊的孩子那么可憐,他們沒有爸爸媽 媽,沒有家,連吃的飯飯也沒有,他們快餓死了。你愿意幫幫他們嗎?”“嗯,好的!”親親認真地點點頭,說:“媽 媽,我們給他們一點飯飯吧?”“不行!”她爸爸解釋說,“我們離他們太遠了,等飯送到他們手上,全都餿了,他們要吃壞肚子的。”“那怎么辦?媽 媽說他們快要餓死了!”親親急了。“我有個好辦法。”我說,“我們也給他們捐點錢吧。你看,那么多人都在捐錢,他們有了錢,就可以買飯吃了!”于是,我拿出兩張紙幣,面額分別是一百元和五十元。我告訴親親,這兩張鈔票分別可以讓10個或5個災區的小朋友吃飽飯。不過,我們如果捐出那張一百元的話,今年我們就不再去肯德基吃好東西了;如果我們捐出那張五十元,那么我們今天就不去華聯買下星期親親要吃的零食和牛奶了。當然,親親也可以選擇不捐,只是那邊的小朋友會餓死。這個選擇讓親親左右為難。我們又開導她:爸爸媽 媽、舅舅、舅媽、還有諾諾姐姐都捐過錢了,我們做了好事都很開心。就連外公、外婆年紀那么大了,他們沒有很多錢,可他們還是到村委會去捐錢了。災區的小朋友收到我們的錢了,他們可高興了,不用再餓肚子了……在榜樣力量和我們的引導下,親親終于拉著我的手,主動拿著那張一百元走向社區了。一進門,社區的工作人員就夸獎了她:“謝謝你的愛心——小寶貝!”這更讓她覺得做這件事很光榮。然而過了好久,她手里的一百元卻始終不肯“捐”出來。再三追問才明白:原來,她在找電視畫面中的那個紅盒子——捐款箱。于是,工作人員只好臨時找來一個紅色的選舉箱充當。看來,這雖然只是個簡單的形式,對于孩子來說,卻也意義非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