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個不發脾氣的小寶寶
將自己降低到和孩子一樣的水平。看著孩子的眼睛,伏下身子說話,跟孩子一起玩兒,一起游戲,一起學習,讓孩子快樂,快樂的孩子自然不發脾氣。
兩口子互相吹捧——在與孩子單獨相處時,媽媽夸爸爸,爸爸夸媽媽,別怕夸張,孩子不會日后跟你算賬嫌爸媽“彼此吹捧,夸大其詞”,為爸媽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幸福的孩子不發脾氣。
讓孩子心情寧靜:在孩子面前說話一定要柔聲細語,將音量降低到剛能聽清楚為準。孩子幼嫩的耳膜最大承受量為優質洗碗機的沙沙聲,在孩子跟前說話大聲,短期的危害是令孩子煩躁、發脾氣,長此以往則會傷害孩子的聽力,而聽力、觀察力和用腦能力是三大重要智力結構,需要認真保護。
讓孩子情緒溫馨:媽媽爸爸要隨孩子的出生而成長,與子俱進,如果過去做事粗放大意、噼啪作響,那么如今為了孩子,做事說話一舉一動都要注意輕靜柔和,給孩子樹立優雅樣板,這會起到令孩子柔化情緒、爽身爽心的作用。 注意孩子的身體是否累了:傍晚是親子團聚的時刻,也是大家都累了的時刻,這個時候要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果孩子的小臉發灰、眼睛不亮,那就說明他累了,這時候可讓孩子吃點東西,然后看20分鐘電視,然后再實施教育不遲。有精力的孩子不發脾氣。當然,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以免養成邊吃邊看不知不覺吃過量的習慣,看電視一天不能超過半小時,電視不是書,讀書時,人可以停下來,分析、理解、判斷、吸收,是積極的思維活動,而看電視將聽、看、思這三個智力活動全部占據,人腦完全停滯,只能起到放松作用,兼而記住點知識,但知識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力好。
言教不如身教。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以耐心愉悅的樣板。如果媽媽感覺煩躁有壓力,立即停下手頭一切,仰臥,做緩慢而深沉的腹式呼吸。直到情緒平穩下來。跟孩子說話時,耐心聽孩子說完,并回以贊揚和鼓勵。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說“是嗎”,也可以問為什么,但不給答案,讓孩子自己去琢磨以便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
以下問題家長要盡量避免——
讓孩子做不適合年齡段的事
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比較
很少擁抱孩子、不理睬孩子
過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
言而無信,對孩子要求前后不一,讓孩子無所適從,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父母當孩子面吵架
缺乏委婉和耐心,逼迫孩子吃飯、睡覺
爸媽育兒態度不一致,孩子無所適從
不負責任地胡亂應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