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優質寶寶的秘訣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不同智能的領域之中。而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理中,的確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并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教導,爸爸媽媽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布置、爸爸媽媽、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我們將為爸爸媽媽們提出35點方法與建議,協助爸媽養出優質小孩,也讓孩子在爸爸媽媽充滿愛心、耐心的幫助下,得到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讓孩子認識自己 開發潛能
1、讓您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
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太強調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孩子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而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但是人生之中不單單只是考試、念書、工作而已,如果能夠從小培養一到兩種興趣與愛好,將可以為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爸爸媽媽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
此外,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同時,應該避免強迫學習、壓力學習所造成的造成反效果,嘗試著去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協助孩子從中獲得有趣好玩的經驗,先引發孩子對于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潛在的天賦。
提供孩子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爸爸媽媽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自然發揮的潛力,并朝著這些方向給予更多環境,刺激他發揮潛能。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于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蟲活動的孩子,可能對于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爸爸媽媽可以憑借生活中觀察孩子的小細節、小動作,了解自己孩子優勢何在。
培養孩子正確判斷 獨立思考能力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
孩子由于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
在練習如何做出正確判斷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應該先吃飯但他卻想著打游戲等等,這時爸爸媽媽應該適當的輔導,培養孩子的對于如何做選擇思考邏輯,了解他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而不是直接責罵孩子這樣做不對,因為這些小小的、零散的錯誤經驗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于周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答案只有對或錯的問題是無法真正幫助孩子進行思考的,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采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有沒有什么辦法解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等等,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響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并達到幫助他思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