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描寫》教學案例與反思
(王小星按要求表演:歡蹦著走進教室,同時說:“我們班在廣播操比賽中的第一名啦!”
大屏幕打出句子:王小星( )說:“ !”
誰愿意說?(學生情緒興奮,紛紛舉手,躍躍欲試。)
生1:王小星連蹦帶跳地說:“我們班在廣播操比賽中得第一名啦!”
生2:王小星歡天喜地地說:“我們班在廣播操比賽中得了第一名啦!”
生3:王小星一邊跑一邊喊:“我們班在廣播操比賽中得了第一名啦!”
生4:王小星興致勃勃地連聲喊道:“我們班在廣播操比賽中得了第一名啦!”
師:同學們描述得都非常好,注意到了在人物說話時的神情、舉止上作文章,其實寫作就這么簡單。
大屏幕出示材料二:有一對孿生的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位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不是好地方!薄盀槭裁?我的孩子!薄耙驗檫@里每一叢花下都有一叢刺!辈灰粫,另外一位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里是個好地方。”“為什么?我的孩子!薄耙驗檫@里每叢刺下面都有一
枝花!
閱讀材料,在跑來前面加上表示語態的詞語,表現兩個小姑娘對帶刺的玫瑰的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
步驟:
①學生思考,把自己想好的詞語說給同桌聽,請自己的同桌先欣賞一下自己的成就。
②指名學生單獨口答,并闡述理由。
③同學進行評議,教師進行啟發性點撥。
生1:第一個小姑娘“面帶怨氣地”跑來;第二個小姑娘“滿面笑容地”跑來。
生2:第一的小姑娘“心灰意冷地”跑來;第二個小姑娘“興高采烈地”跑來。
生3:第一個小姑娘“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吮著手指頭”跑來;第二個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舉著玫瑰花”跑來。
師:同學們描述得都非常好,特別是第三位同學,不僅正確,而且有創造性,表達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保ā墩Z文課程標準》第12頁。)
3把你剛才和母親的一段對話加上語態,用下面的格式寫一段話:
。ㄈ耍袂椤⑴e止+說話)+(人+神情、舉止+說話)
學生動筆寫,寫完后進行小組交流,推出本組寫得最好的或是進步最大的,到展示臺給全班同學進行展示。之后本組同學進行評議,其余同學補充。(請3——5名同學進行展示交流)
點評:這一步的設計很精妙,前一環節是后一環節的鋪墊,后一環節是前一環節的推進。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既培養了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精神,又注重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力!胺拧倍蝗纹渥粤鳎胺觥庇譀]有包辦代替,合作探究的“度”把握得很好。
第三環節,限定格式,發現規律,拓展新知。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描寫人物語言時有幾種格式?分別是怎樣的?
生:紛紛舉手競答。
師點撥明確,有四種格式。第一種,先寫出說話人是誰,再寫出他講的話。某某說:“……!钡诙N,先寫出所講的話,再寫出說話人。“……!蹦衬痴f。第三種,把講話人是誰放在所說的話的中間,前后是這個人說的話,說后面用逗號。“……。”某某說,“……。”第四種,根據上下文的交待,把講話人是誰省略,只寫所講的話,每一個人所講的話要分一段。
師:在人物對話過程中,靈活的交待說話人,會使我們的文章生動活潑,富有文采,請同學修改剛才寫的片斷,練習靈活交待說話人。
生:1學生在原文中修改。2學生讀修改過的文章。3學生評議。
點評:學生既是展示者,參與者,又是欣賞者,評價者,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教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引在知識點,導在關鍵處,撥在疑難中。
(四) 課堂小結,深化知識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語言描寫訓練,老師今天又教了大家一招。進行語言描寫時從內容上說不要忘記人物說話時的神情、舉止,即語態;從形式上講,要靈活交待說話人的位置。掌握了這一要領,也就找到了記敘文寫作的金鑰匙。
四、總結分析和反思
1引導學習思路,為學生自主學習搭設平臺。
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初中的作文教學浩繁且沒有頭緒,就像整個宇宙一樣博大精深。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讓學生找到寫作靈感呢?這當然需要教師的點撥功夫。教師的教學設計就像一架梯子,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了至高點,讓學生去摘取那顆最美的星辰。在本教學案例中,我努力設置“支點”,精心架置“梯子”,使寫作的內容適合學生的口味,把寫作的內容渲染到最濃的程度,帶領學生捕捉寫作靈感,給他們創作最佳的寫作環境,讓學生課上有一種輕松感,好像在做一種有益的游戲。教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引在知識點,導在關鍵處,撥在疑難中。
2創設交流情境,拓展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
美國創造學的奠基人奧斯本認為:對一個成功的“人腦風暴”來說,許
多創造性的方法都是在交往中產生的。創造性的人才通過相互交往成為獨立
的人。創造心理研究表明:闡述、爭辯、議論,有利于創造思維的發展。在
本教學案例中,我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多種形式的交流情境:師生合
作、小組合作、同桌合作、人機合作,隨堂寫,當即平,人人動手,個個
動口,為學生提供了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工程中學
會溝通、學會互動、學會分享。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傾聽別人意
見的習慣,在合作中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