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插上多媒體的翅膀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教育技術領域中的應用媒體也在不斷地提高層次。從最初視聽技術的運用到目前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已經使傳統的直觀教學方式拓寬為多種媒體的教學。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恰當、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對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效率,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
一、利用圖片資料增加直觀性,理解文本內容。
學習語文的目的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選入教材的文本都是文采奕奕的,值得學生積累其中的語言文字。但語言文字的傳情達意之妙,對于我來說,有時是很難向學生說清的,我只好組織學生機械記憶,常此以往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就不可能提高。曾經有學生對我說語言文字太枯燥了,他們不愿意學,情愿看動畫片。
于此,我深刻地了解到單一地從書面語言文字進行教學的方式,是不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文字有直觀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六年級有一篇季羨林先生寫的《夾竹桃》,其中在描寫夾竹桃顏色的時候,這樣寫到:“一盆是白色的,一盆是紅色的,紅的似火,白的像雪,火中有雪,雪中有火。”這種情景學生沒有親眼見過,再則小學生的感知水平不高,他們無法感悟到“火中有雪,雪中有火”的情景,只知道這景象一定非常美麗。因此,我在上課時先指導學生充分地認識文本,體會“紅似火、白似雪”的美麗景象。學生對文本有一定感悟后,我就出示網上下載的夾竹桃紅、白兩種顏色相容的圖片,指導學生觀看。學生們馬上被紅似火、白似雪的夾竹桃吸引住了,他們不時發出嘖嘖贊嘆。我想:這時,學生們雖然不一定能用言語準確地表達這種意境,但是在他們的頭腦中已形成表象。多媒體把原本抽象的事物直觀化,帶給學生的是生動的、直觀的印象。學生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這是以往傳統的板書、口授等形式達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聲音資源進入當時情景,感悟文本內容。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曾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語文閱讀教學中,借助現代電子技術手段恰當地運用其功能,能有效地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圖、聲、形等形式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聽功能,讓學生全方位感知信息,不僅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比如:《爺爺的蘆笛》中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生動、到位,對學生的習作熏陶幫助很大。文中象聲詞“嘩——嘩——”在文中深刻地體現了海水的兇猛,但是學生們碰到這個象聲詞的時候,卻不能準確地用朗讀表達出海水的兇猛 。于是,我馬上播放從網上下載的海浪澎湃的聲音并配上海浪翻滾的圖片。學生入情入景地聆聽著,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下子領悟到海水是如何的洶涌,也為這些從未經過大風大浪的學生理解主人公當時為何會非常害怕打下基礎。無疑多媒體技術為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
三、利用錄像功能變靜態為動態,突破教學難點。
教材的難點和教學重點,是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重點解決的內容,如果處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我們可以讓文本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態為動態,激發學生情趣,增加學生的求知欲。運用多媒體技術這方面的功能,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語言表達方面的困難,從而降低難度,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例如《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篇課文的重、難點就是很難用常規手段解決的。它的重點、難點是:司馬遷艱苦的牢獄生活和在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情況下,忍辱負重寫完《史記》。學生對漢代的政治不了解,對當時的牢獄生活也不了解,不知道司馬遷受到了怎樣的酷刑,也不知道司馬遷是怎樣在監獄中過著艱苦的日子?要想學生們對這一切有深刻地感悟,并體會出人物的精神品質必須依*多媒體中錄像的功能。昆山的張鳳良老師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就向學生播放了有關司馬遷在牢中艱苦生活的片段,這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寒冷的冬天,司馬遷在一個四面透風的牢房中,穿著單薄的衣裳,邊寫著《史記》邊不住地咳嗽,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都為司馬遷的悲慘命運感嘆、悲憤,有感情豐富的學生為之留下了辛酸的眼淚。兒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么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老師多講什么,學生對司馬遷忍辱負重的品質已體會得非常深刻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也就自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