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教學的三點反思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今天我區新課改實驗教師在這里齊集一堂,參加初中語文新課改同步研討會,我感到十分的欣慰。我覺得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值得舉杯慶賀的事。我區新課程的實施快到一個學期了,盡管之前我們接受了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是遇到了很多困惑,很多問題。今天,教研室的領導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困惑的機遇,使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下面我主要和各位同仁交流三個方面的話題。這些話題有的是我在上課過程中的困惑與感悟;有的是我校語文組共同面臨的問題;也有的是“課堂教學月活動”聽課后的感悟,還有平時上網碰到的引起共鳴的問題。
話題之一:小組討論有聲有色,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誤區
小組討論,是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往往反映了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討論后的發言精彩與否也就成了全面評價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地重要因素。課堂上熱烈的討論,精妙絕倫的發言,為我區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嶄新的活力,但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操作上的誤區:
1.多數教師在組織教學討論時帶有極大的盲目性、隨意性
表現在當自己所提的問題學生一時答不出時,就忙著讓學生討論;當課堂教學表現過于沉靜時,就急著來一個小組合作學習,讓課堂“熱鬧”起來。許多教師對通過合作教學解決什么問題,這一問題是否必須通過合作的手段才能得以解決等一系列問題都心中無數。有的稍加點撥就能得出結論的問題,老師仍花很長時間讓學生合作探究,無形中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一位老師在教《化石吟》時,對于詩歌開頭和結尾關系,安排學生小組討論,其實這一問題實質并不難,從文中學生自悟完全可得出結論:前后照應。結果,每一小組的學生都成了這個小組優生“灌輸”的對象,討論成了擺設,成了課堂的點綴,盲目的追求時髦。
2、指導不力,教師成了甩手掌柜
在很多公開課、教研課上,我都看到老師們布置好自學或討論任務后,要么像局外人一樣置之不理,要么象征性的轉一轉,學生處于一種無組織狀態。對于合作學習,教師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給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架設學習的橋梁,在小組討論學習出現障礙時,及時引導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正常的學習軌道。新課改給老師的角色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席”的實質是要老師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咨詢者,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又以學生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教師也可能參與到一二個小組中去,提出自己的理想,供組內磋商、協調。如果在參與過程中發現帶普遍性的問題,還可作必要的集體點撥,這樣遠比放任自流的效果好得多。
3、課堂小組成員缺乏明確的分工
許多老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對小組成員間應擔任的角色沒有定位,缺少明確分工,小組討論易造成課堂上的混亂局面。曾經看過一個課例錄像,是節語文綜合性學習課,老師簡單交代幾句之后,學生就開始討論了,場面就非常熱烈,討論非常積極的是只幾個學生,幾分鐘后,學生開始上臺發言,發言的也是這幾個學生。由于沒有明確的分工,小組討論就成了幾個精英學生的表演,看不出學生的能力如何培養。如果能在實施課堂小組討論前,成員進行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要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就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做一個虛心的傾聽者,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思考他人的長處與不足。這樣課堂中實施的討論才能得到較好和效果。
話題二: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語文教學慎用多媒體
多媒體給語文教學帶來的生機和活力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多媒體給語文教學帶來“直觀”、“形象”、“生動”的“圖畫式”教學方式。目前,有的教師僅把教學內容以文字形式輸入電腦,把教學環節編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師整堂課沒有離開鼠標;又有人給有關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畫,輸入電腦,學生整堂課沒有離開讀連環畫。對于語文課而言,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我們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后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想象。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于直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僅僅采用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對學生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是一種極大的限制。當然,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多媒體和語文教學的整合,畢竟是一個新的課題。作為新事務,多媒體語文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預想不到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能夠使大家對多媒體語文教學的模式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話題三:書到用時方知少——新課改呼喚語文教師坐下來讀書
我在和學生學習《童趣》時,一生把“夏蚊成雷”的含義解釋為:“夏天的蚊子發出雷鳴般的叫聲”。我點頭頷許。這時一女生站起來說:“老師,不能說是叫聲,應該是蚊子飛時翅膀的摩擦聲。”我汗顏!在學第三課《生命 生命》時,一生又提出質疑:“為什么作者得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卻借來醫生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這個問題,涉及到生物學和醫學方面的知識。學生的問題對我們當老師的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