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公開課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
《蘭亭集序》是東晉時期王羲之的一篇書法作品,文筆很美,但思想略顯消沉,其中以學生現有知識積累和閱歷,很難深層次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學習中往往覺得枯燥無味,加之要求全文背誦,學生不得不囫圇吞棗地背,興趣索然。我設計的這節課是在認真學習魏書生教育教學模式之后的大膽嘗試探索,意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采取的具體方法有:
1、用文學語言講授美文。為學生營造一種文學氛圍,使學生入情入景,走入文中,走到作者內心中去。
2、引導學生美讀。誦讀訓練中采用教師范背、男女生賽讀、個人朗讀、學生齊讀和聽讀相結合的方法。真正做到“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3、知識點的講解采用師生互相提問的方式構建開放式課堂,培養學生質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4、力求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5、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尤其注意給學生個人提供表演的機會,使其獲得成功感,從而激發他們自我表現的欲望,提高其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一 逐層鋪墊,創設情境
1、 課前交流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知道大家是**中學哪個班的同學?
生;**班。
師:聽說**班的同學都非常聰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生:(笑)是真的。
師:那大家今天有沒有信心在各位專家老師面前展現一下我們**班的風采呢?
生:有。
師:好,那我們大聲齊喊三遍“我有信心”,好不好?
生:(聲音洪亮地喊)“我有信心,我有信心,我有信心!
石:今天老師還要給在座的同學提個要求,那就是——所有的同學都要動腦、動嘴,你可以想錯,但是不能不想;你也可以說錯,但是不能不說,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師:好,我們正式上課。起立!
2、 導入課文
師:(以輕柔的鋼琴曲為背景音樂,淡雅的古典畫面為背景畫面)
浙江紹興的蘭渚山是個美麗的地方,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許多蘭花。雖然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自從有了王羲之和41位名士在這里的集合,于是蘭渚之亭就流芳千古,大大超過了蘭花的清香。當年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紛紛記下了各自的千古風流,而王羲之為這些詩所寫的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膾炙人口,按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幅書畫作品。(多媒體展示書法作品)
生:(集中精力仔細看)
師:這幅書法作品精美嗎?好在哪里?
生:從這幅作品中我讀出了中國象形文學的古雅與優美。
生:我看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
師:然而今天我們不僅要欣賞其書法的美,更要欣賞其文章的美。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入《蘭亭集序》這篇美文。(展示課題)
師:這篇文章是要求全篇背誦的。是不是難了點?
生:(齊聲)嗯。
師:那好,今天老師就給大家示范背全文
(配古箏音樂,配相關畫面,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生:(鼓掌)
師:老師今年都三十多歲了,尚且能夠完整地將全文背下來,大家說,同學們應不應該背下來?
生:(齊聲)應該。
師:有沒有信心背下來?
生:(齊聲)有。
師:那么背誦的基礎是什么?
生:多讀 生:理解
師:今天我們就以朗讀和理解為準則學習這篇文章。
請同學們齊讀全文。
生:(齊讀)
3、解題
師:到這里,老師就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了:
…………
二 (精彩片段) 師生互動 疏通文意
1、 學生朗讀
師:文言文的學習離不了朗讀,今天老師今天想給大家組織一次男女生朗讀比賽,看看咱們班究竟是男生實力強還是女生實力強。
師:全體男生起立,齊讀第一自然段
男生:(精神十足,大聲朗讀)
女生:(鼓掌)
師:非常棒!同學們在自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難懂的字詞句?請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2、學生自由提問
生:(默然)
師:同學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要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提問題,我們只有具備了質疑的能力,才會培養出答疑的能力。如果能提出把老師難倒的問題,你可就太了不起了,誰來?
生:(遲疑,站立)老師,“茂林修竹”的“修”字如何理解?
師:哪位同學幫他解釋一下“修”的意思?
生;老師,我認為“修”在這里是“長“的意思。
師:很好,那么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有沒有見到過這種用法?
生:(思考)
師:上學期我們學過——《鄒忌諷齊王納諫》
生:(七嘴八舌)“鄒忌修八尺有余”。
師:對,這兩個“修”是同一個用法。大家還有不會的字詞句嗎?
師;抓緊時間提問 ,如果你沒有問題,老師可有問題要問大家呀。
生:紛紛提問。
師:(同學給予解答或教師解答)
3、教師提問
師:同學問完了,老師也有幾處處疑問,需要向同學們請教,請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就重點字詞設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