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語文教學的反思
第三,語言文字訓練是憑借課文進行的。
4、在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啟發誘導。要把教學過程變成一個在教師引導、指導下,學生自行探索、自己發現的過程,而不只給學生一個現成的結論。
5、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閱讀教學中的文本和教師
1、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1)是“首席”
(2)是“資源”
(3)是“關懷”
2、 文本在閱讀教學中的位置
閱讀教學要以“本”為本,不要忘本(三個“本”依次指“文本”、“教學根本”、“閱讀教學的本質”)。
(1)文本是有規定性的,“文本的規定性嚴格制約著接受活動,以使其不至于脫離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結構,而對文本意義作隨意理解和解釋。”
(2)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語言活動。
(見“武進中學語文”《對新課程閱讀教學的兩點認識》)
3、 強調“讀”
讀(指朗讀或誦讀)是一種重要的語文綜合能力。
1、朗讀能力首先表現在心理素質上。
2、朗讀也體現一個人的識字能力。
3、朗讀還體現一個人的理解能力。
4、朗讀更體現一個人的語感能力。
四、關于語文習慣的培養
1、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2、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3、養成積累運用的習慣 4、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5、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 6、養成做文摘的習慣
7、養高聲朗讀的習慣 8、養成背誦詩文的習慣
9、養成批注文章的習慣 10、養成做閱讀練習的習慣
11、養成觀察思考生活的習慣 12、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13、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 14、養成寫作提綱的習慣
15、養成研究文章題目的習慣 16、養成作文開頭打草的習慣
17、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18、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19、養成課堂大膽發言的習慣 20、養成積極參加語文活動的習慣
五、關于作文
第一,要有整體性,序列性。
有些老師從初一起各老師便訓練學生話題作文,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而且容易弄巧成拙。話題作文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選取自己擅長的一種文體。”如果事先沒有作過各項文體訓練,又怎么進行選取呢?所以我們說,初一就老老實實訓練記敘文,初二則說明文和記敘文,初三上學年還要訓練議論文,下學年便主攻話題作文,這便是整體性,序列性。
面批,可細批,可組織學生互改等。
第二,要重視講評,分類講評。老師在瀏覽全班學生的作文以后,對存在問題的代表性作文(根據要求)與學生共同探討,進行批改。學生明確要求后,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時需要反復修改,提升作文的檔次。
不要只評講優秀作文,我們的學生缺少的不是欣賞優秀作文的水平,而是提升自己作文檔次的方法、技巧。
至于話題作文,它包括許多綜合的技巧。有幾點要強調:
1、選好標題,力求新意(標題好本身可加分)
2、開頭不要過于追求詞藻華麗而寫些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入題要快,結尾應順應文章,力求深刻。
3、要善于點題,與話題掛上鉤。
4、營造“亮點”,特別是語言的生動性。
5、千萬要寫好字,要讓老師賞心悅目地欣賞你的文章。
六、做一個快樂的語文老師
(一) 樂觀豁達
1、以平靜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1) 對領導,不亢不卑;對同事,以誠相待。
對學生,平等,關愛。“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一刻也不能忘了自己曾是學生”(李鎮西)
(2)適應現實,不埋怨。改變自己就是發展自己。
(二) 教書育人
1、教書的目的是育人,育人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感染、熏陶。
語文老師要有童心。
2、會學習,善思考,勤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