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學生作文語言平淡的反思
一篇好的文章,有僅要有深刻的主題,更要有優美有語言,因為語言是文章扎根的土壤,是文章思想內涵的表現。而我的學生在實際寫作中卻普遍存在著語言枯燥乏味,平淡無奇的現象,有的文章如記流水帳一樣,這往往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這是我在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隨手拿幾篇學生的文章,或找幾位學生交流,逐漸知曉這一切都是因為大腦中語言信息存貯少,無源頭活水。
針對學生的實際,我在教學中著重加強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也稍微有一點心得:
一、積累教材中的語言材料
大家都知道,多讀少背是學好語文的前提,那么,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矯正自己表達中不良的語言習慣,好有助于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七年級的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用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迎春五幅圖畫,給人們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春天。你看,在作者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遍地都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我上課時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其中,體會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而且活像是真的。然后,讓學生把整篇文章都背誦下來,積累優美的語言材料。
二、作觀察思考日記
學生在寫人敘事的記敘文寫作中,經常會出現“千人一面”,記“流水帳”的情形,這種不良的作文習慣與學生平日“眼中無物”,缺乏觀察意識有很大的關系,學會了觀察,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種種態貌;學會了觀察,可以使學生的洞察力更敏銳、犀利,捕捉最真切、最直觀的信息;學會了觀察,可以使學生的語言文字更顯個性魅力。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語言能力的必備條件。
我任教七年級的伊始,就讓學生寫日記,可從交上來的日記來看,數量足,但質量欠缺。學生的日記大多流于形式,今天寫我家的貓,明天寫我家的狗,要不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景。沒有自己真實的內容,缺乏自己寫作上的個性。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花時間帶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去走一走,看一看,讓學生自己觀察校園,然后讓學生把看到的記下來。就這樣堅持了一周,學生的日記慢慢的進步了,他們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思考。能把自己當天觀察到的、思考的一些東西記下來。教室后面一個不起眼的垃圾桶,在學生的日記中栩栩如生,老師們住的一幢危房,學生說它“傷痕累累,苦不堪言。”還有的學生用童話樣的文體寫也了教學樓舊貌換新顏后的喜悅。如果學生不觀察,不思考,怎能寫出這樣生動的文章。
三、選好文章,作賞析點評
學生只練不講,一則學生不能明得失,二則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學生練習后老師的講評十分重要,在固定的每周摘抄作業和日記中,選取主題明確,語言表達好的文章作重點閱讀,然后鎖定角度(如修辭、表達方式、詞語運用、表達效果等)進行評析,最后在全班進行交流。比如學生在寫與景物互訴心聲的文章,鄧思婷同學寫的《玫瑰花的眼淚》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玫瑰花的哭訴,將人類隨意破壞花草樹木的行為寫得淋漓盡致。我和同學們對她的文章進行賞析,讓學生指出她的文章好在哪里,然后再讓學生練習,學生都能將景物活化,與景物進行交流。學習的看云識天氣后,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學到的說明方法寫自己的教學樓,葉飛龍同學的文章非常非常成功,我在班上要求同學們對他的文章進行點評,有的同學說他敘述有順序,有的說他敘述很有條理,有的說他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學生通過評析他的文章,然后對照自己的文章,就能找出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我讓同學們自己選擇,或是在原文上修改,或是自己重寫。學生們都能自覺的、不折不扣的重新完成自己的文章。
四、抄好句子,仿好句子
因課堂時間有限,很多的事情需要學生在課余完成。我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摘抄好的文章,這樣既能練習書法,又能提高分析鑒賞能力。積累好的語言,通過揣摩句子的技巧,再加以仿寫,從根本上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五、積累詩詞名句
詩詞名句都是語言中的精品,他們已不僅僅是一種純工具性的語言符號,而是滲透了民族思想體系、文化體系和藝術價值,學生所受的文化熏陶將會使自己終身受益。
積累的方法有多,可以鑒賞一首詩或詞,可以把詩詞改為一篇小文章,還可以將幾首詩詞通過各種手段連綴成一篇文章,學習了蒲松齡《山市》之后,讓學生將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語言文字敘述出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了自己眼中的“山市”,如果能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把它們恰當的融入作文中,從而提高語言的品味。
一個人語言積累的水平決定著他的語文素質的優勢,決定著他的語文能力的高下,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只要我們擺正諱言在作文中的位置,加強語言意識,重視語言訓練,不斷優化各種語言技巧,再假以時日,學生走出語言障礙,提高整體寫作能力的那一天就不會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