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2005年中考語文質量分析及教學建議
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際,又一年中考已降下帷幕。回顧五年來的語文開卷,我們分別以《正本清源,求真務實》、《展開雙翼才能騰飛》、《逐漸去扶翼,終酬放手愿》、《知識與素養 撐起考教的一片藍天》、《尺水興波 曲折有致》等為標題對每一年的中考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并對今后的教學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回顧走過來的路,看今年的中考,怎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能力到底從哪里來?咱們似乎要反蹼歸真,對我們的語文教學說上一句: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
在此,我們先從如下方面對今年的語文中考作簡要分析:
一、基本情況
今年全縣參考人數 3203 人,最高分115分,最低分 3 分,均分81.9分;96分以上599人 ,占全縣總人數的18.7%;及格2569人,占全縣總人數的 80.2 %;低分 131人,占全縣總人數的4.1%。同去年相比,除低分率上升0.1個百分比,其他各項比率均略有下降!
二、試題簡析
“一樹梅花萬首詩”。命題者站在“美” 焦點,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選材,呈現出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景象。整個試題緊扣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較好地體現了三個維度,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注重學習方法的考查,同時較好地體現了厚重的人文精神;繼續加強了語文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強調學生在積累基礎上的理解與運用,并增加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具體表現為以下四點:
第一,難易適度。難度不大而又有較好的區分度,是這套試卷的突出優點。既有利于選拔人才,又有利于考生的自我展示。
第二,內容簡潔。全套試題由25個小題構成,文面結構清晰,內容表達簡潔,將考生的文字閱讀量降到最合理的程度,確保考生讀題時間短而又沒有審題障礙,保證考生有充足的答題時間。
第三,設題精美
對“美”的追求,是本次中考語文命題的突出風格。選材美,設題更美。使考生在語文考試的同時,不僅享受到美的卷面,美的材料,美的題型,美的題目,美的語言,還讓考生覺得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1)展示美的形式
整套試卷除了第一個閱讀題有一幅插圖,第三個閱讀題有一個帶扣的讀書卡片外,再無特別的裝飾,就像在一條素色的長裙上面別了一枚特別的胸針,醒目但不扎眼,高雅但不花哨,簡單中見高貴,樸實中見氣質。
(2)創造美的題型
題型相對穩定且穩中有變,題量和分值比例分配合科學、合理。
如“閱讀本文,聯想拓展,根據表中事例,請再補寫兩種自然事物及從中得到的啟示。”
這個題跳出了句式仿寫的傳統套路,讓同學們自由地寫句,讓同學們運用“寫物寓意”的手法寫句,讓同學們進行創造性的聯想與寫作。這個題型意在表明:寫句題可以不需要設置"仿寫"的框框而顯得天地廣闊;寫句題同樣也應該要求考生表達對生活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寫句題可以更講求文學知識靈活運用,更講求有個性的創意與創造。這個題型同時也在表明這樣一種思考:我們應該創造角度更為豐富、形式更為多樣的寫句題型,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3)凸現美的內容
“良桐方能斫美琴”,材料美、內容美,才能寫出美的答案。如“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詩文中表現他們對居室環境之美的追求,請你舉出一個這樣的句子。”這個題有兩個妙點:妙在命題“取材”的視點是凸現文言詩文中的寫景美句,妙在其設題角度是請考生自由選寫文言詩文中的美句來寫景。出現在考生筆下的,都是古詩文中的寫景名句,浮現在考生腦海的,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答題也就成為享受。同時注意學科內在聯系和知識的綜合,如第四大題的第六小題就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識。
(4)琢磨美的角度
第三個閱讀題從“摘抄語句、理解內容、品析語言、聯系實際、聯想拓展”
這五個方面出了六道題。這個閱讀題設計追求一種”平中出趣“的意境。考查的內容豐富,題目的涵蓋面較大,較為醒目的是題干的表述簡潔明了,層次明晰,指向明確,排列有序,由整體把握到情感體驗,由詞句積累到品析語言,由文內到文外,由答案趨向唯一到答案的個性化,內在的邏輯關系處理得細膩而又嚴密。其排列顯現出一種遞進之美、排比之美、建構之美,也就表現出了一種文面之美。明確地表現出設題的角度和考查的能力層次,給今后的學習提供了一條明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