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2005年中考語文質量分析及教學建議
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如《原來自己很好》(“好”,是差的反義?壞的反義?美的同義?含糊。)
寬而不當,廣而不明。如《發現自己》、《有感》、《美》內容過寬過廣,導致切入點不明確。
畫蛇添足,繁復拖沓。如《美與不美的發現》,有了“美”的發現,“不美”自在其中了。
逆向思維,誤入歧途。如《因為無知,所以美麗》,本來獨辟蹊徑可顯睿智,“反彈琵琶”方成華章,但必須言之有理。
另起爐灶,風牛馬不相及。如《自強的我》、《頑強的我》、《善待自己》、《我是胖字我怕誰》等,單看題目,所舉當屬好題,尤其是 最后一個讓人過目不忘,而且,這類文題都可以“轉換”到“發現自己的美”的主旨上來,可考生始終沒做“轉換”工作。
②入題不快
一篇五百字左右的作為,大部分考生往往迂回曲折寫上一大堆空話套話大話廢話以后,才進入寫“發現自己美的經歷”之敘事重點,結果,寫成了有骨架無血肉的“空心文”。
③規而不范
老生常談的問題:書寫潦草;頂格標點;破折號省略號不規范;病句;觀點錯誤,心靈扭曲。(“我活著只是為了去發現美”,“看著被我折斷的的鉛,我覺得很美”。)
五、今后的教學建議
1、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新課程理念下處理新教材,努力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學習語文的獨特方法、獨特體驗,多給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讓學生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心思。優化課堂教學,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語文教學能夠以課本為本,又能超出課本。
2、要認真、扎實地上好新課。新課的教學不能走過場,特別是文言詩文的教學,要認真落實每一個知識點,搞好知識積累。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要扎扎實實地讓學生打好基礎,對于要識記的文言基礎知識,如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一詞多義的詞、常用文言虛詞等,要讓學生多練、多用,懂得其義;對于要求背誦的詞句、文段,要認認真真地讓學生去背去記,使學生更多地“庫存”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材料,更扎實地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既著眼于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發展。對于其它新課的教學,要抓文體特點,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搞好學法遷移。
3、要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近年來,考試的改革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重知識和能力的考查轉向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在過程中概括學法;緊扣教材,指點學法;教師典型示范,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通過教學,大力培養學生閱讀和鑒賞的能力。
4、要突出學習重點。在教學時要做到"三突出":突出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突出課外閱讀訓練,突出寫作訓練。
針對作文教學,我們想再提如下四點要求:
①以人為本
激活悟性,使學生“心動”;指導寫作,使學生“筆動”;引導落實,使學生“行動”。做到既重視應試升學,又重視修身做人。
②以活為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誰來”。“綠色作文”的活水從何而來?老師要努力營造一種”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學習情境,引來常流常新的活水,使學生不為“無米之炊”發愁。
③以真為綱
“灰色作文”特產假、大、空、廢“四話”,其中尤以“假話”最為甚,“綠色作文”則倡導以真話為綱,即“純天然的”。
④以導為脈
“綠色作文”關鍵因素在于教師發揮“疏導”的作用。面對面地給以學生深入淺出的具體“指導”。
同時要狠抓學生作文基本功的訓練。提倡專題性寫作訓練。專題寫作訓練需要集中、反復的進行,這是因為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和多種具體能力構成。
5、要全面落實階段檢測。語文的階段評價是落實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的重要環節。我們反對題海戰術,但并不意味著不要或少搞檢測,平時多進行規范化訓練,以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夯實基礎,提高能力,將過程評價、階段過關切實落到實處。
6、加強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讓語文走進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生活處處有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并不困難,語文就在身邊。帶領學生樂學,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語文素養的習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沒有這種腳踏實地的精神和毅力是學不好語文的。老師們!讓我們一道“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