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資源,放飛學生靈性
小學生是一個最富有想象力的群體。不管是在接觸周圍世界中,還是在接觸文本中,他們的頭腦中都會產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會創造出許多生動、鮮活的形象,編織成最美、最富有激情的圖畫。他們的想象總是充滿了靈性。這些靈性需要釋放,只有放飛了學生的靈性,才能開發學生無窮的潛能。課堂想象小練筆,為學生提供了放飛靈性的一片天空。在課堂教學中,在與文本對話中,我們要見縫插針,讓學生進行想象小練筆,使學生在獨具個性的自由表達中放飛靈性。現在本人的教學手記中摘取幾個有代表性的課堂想象小練筆記錄,談談本人的一點實踐體會:手記一:
充實文本,放飛靈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的有些內容寫得簡略,或敘述描寫留有發揮的余地,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空白,放飛出自己的靈性,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文本更豐滿。
《女媧補天》是一篇神話故事。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是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我在教學中就抓住課文中的空白點,讓學生進行想象小練筆。課文中女媧找五彩石部分,只寫到了女媧忙了幾天幾夜,而沒有寫女媧是怎樣找的。于是我讓學生根據神話故事的特點發揮自己奇特的想象,寫幾句話:“女媧會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樣找的?”
有的學生寫:“在黑黑的山洞里,女媧邊走邊用手摸著每一塊石頭,細細地分辨著。她走遍了每一個山洞,終于在最后一個山洞里找到了白顏色的石頭。”
有的學生寫:“女媧來到楓樹林里,在每一顆樹底下仔細地尋找,終于在一堆石頭中找到了一塊紅色的石頭。”
有的學生寫:“女媧走了很多地方,一塊五彩石也沒有找到。她氣喘吁吁地來到懸崖邊,在峭壁上,她看到了一塊黃顏色的石頭。她高興極了,就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拿了。”
有的學生寫:“女媧到過很多地方,她很渴,就到小溪邊喝水。就在她喝水時,一塊藍石頭出現在清清的溪水里。女媧寶貝似的拿起它放在懷里。”
……
學生 在想象小練筆中 體會到了女媧補天的艱難,心目中 女媧的形象更豐滿更高大了,同時他們的 靈性在這里 得到了充分地 釋放 。
手記二:
拓展文本,放飛靈性
在教材文本中,有許多的句、段有著作者豐富的聯想,在聯想中使句、段充滿情趣和豐富的內涵。在教學中,我們要挖掘出其聯想的功能, 打開學生的思路, 引領學生在 各自不同的心靈體驗 中感悟語言文字的妙趣所在,讓學生頭腦中蓄滿的靈性放飛出來。
在《詠柳》這首古詩中,作者看到柳葉細細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齊齊的,就想到了春風是一把剪刀,裁出了這樣美的柳葉。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風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葉。那么,在你眼里,春風又是什么呢?你能寫一寫嗎?”
有學生寫:“春風是一位魔術師,一吹,大地上小草探出頭來了,百花盛開了,樹上長出嫩葉了。”
有學生寫:“春風是個榔頭,把小河里的冰敲碎了。”
有學生寫:“春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把大地染花了。”
有學生寫:“春風是一封信,小燕子接到了這封信,就從南方趕來了。”
有學生寫:“春風是一只鬧鐘,一響,冬眠的小動物都蘇醒了。”
……
學生 的 想象充滿了創造色彩,充滿了靈性。 在這樣的想象小練筆中表達了學生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以及對春天的贊美。
手記三:
延伸文本,放飛靈性
有許多的課文結尾意猶未盡,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展的方向發揮想象,對文本進行延伸。學生的靈性就會在這樣的想象小練筆里飛揚起來。
《七顆鉆石》的結尾寫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鮮的水流。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寫寫大地上會有怎樣的變化。
有學生寫:“水流到田野里,田野里干裂的土地濕潤了。干枯的莊稼抬起頭來了。水流到果園里,果樹的葉子舒展開了,樹上開出了鮮艷的花朵。水流到溝里,小動物們在溝里喝足了水玩耍著。”
有學生寫::“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鮮的水流,大地上馬上變了樣:樹林郁郁蔥蔥;地上一下子就長出了綠油油的小草,開出了野花;田野里莊稼喝足了水,長得特別茂盛。人和動物都不再為水發愁了。”
有學生寫:“河流和水井里灌滿了水,人們紛紛跑到河邊,捧起水大口大口地喝起來。小孩們嬉笑著大聲地喊‘有水了,有水了’。村長對大家說:‘小姑娘的愛心給我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大家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會變得更美好,未來會更美好。’大家擁著小姑娘跳起了歡樂的舞蹈。”
有學生寫:“小姑娘喜出望外,用水罐舀起水,跑到跟前,說:‘媽媽,有水了,有很多很多的水了。您快喝吧!’媽媽剛喝了一口,咳嗽就停止了。又喝了一口,媽媽覺得精神百倍,就從床上下來,走到門邊,看到大地變得生機勃勃了。媽媽摟著小姑娘高興地笑了。”
……
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學生心神覺醒、靈性飛揚。這樣的想象小練筆既叩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又放飛了學生的心靈體驗,讓學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實踐中自由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