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學設計與反思
2. “生字小游戲”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達到“寓教寓樂”的目的。
任務五:鞏固深化
[NextPage]學生從桌面上點開“幸運挑戰”按鈕,從美麗的“蘋果樹”上任選一個“蘋果”,接受挑戰,回答相應出現的問題,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與身邊的小伙伴合作完成;之后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鼓勵挑戰成功的學生。
說明:
此環節主要是進一步鞏固深化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快樂”與“創造”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
任務六:拓展延伸
1. 讀一讀
學生從桌面上點開“課后閱讀”,自讀動畫小詩《有趣的玩具》,感悟小詩的含義。
2. 總結延伸
學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獲,課后與別人合作,從大自然中創造一樣玩具或游戲,下節課與同學一起分享快樂。
說明:
本環節使所學知識得到拓展和應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逐步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六、 教學反思
通過《我們的玩具和游戲》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了網絡教學為新課改語文課堂注入的無限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本人對小學網絡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首先,我認為教師必須正確、全面地認識網絡教學的概念,找準網絡教學與語文教學的最佳銜接點。因為網絡教學模式雖然是比較先進和科學的新型教學模式,但它并不是“靈丹妙藥”,并不適用于所有語文課文的教學,也絕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像一些知識性強,需要學生廣泛搜集資料的常識性課文,就比較適用于網絡教學,如新教材中《太陽》、《車的世界》、《遠行*什么》等科學知識性說明文。而一些寫景散文、詩歌或說理性較強的故事等(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不少這樣的課文)就不一定都適合網絡教學,而更適合“點撥啟導,自主發展”式的教學模式,比如《春天的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我必須去》等課文?傊,網絡教學模式的運用應當因“材”施教,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來選擇運用,并且不能因為重視了網絡的應用而忽視了語文的特點,把語文課上成電腦教育課或者自然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網絡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發展的精神。
[NextPage]其次,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網絡進行教學,教師的作用并沒有被削弱,反而是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試驗中我深深體會到: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徹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具有更豐富的知識內涵和更高的業務素質,并使自己在美術、音樂、計算機知識及軟件開發等諸多方面都有著不俗的修養,此外,還要具備一雙“慧眼”,即為學生在浩如煙海,魚龍混雜網絡資源中選取最合適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指導幫助學生尋找最適合自己學習的環境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當然,在對教師提出要求的同時,其實也對學生提出了相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學生必須從小就學習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并努力提高自己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及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最后,作為一名參與網絡資源開發應用研究課題的一線教師,我在具體執教的過程中,還深深感觸到目前適合小學語文新教材同步使用的精品軟件還太少,比如自己在教學《我們的玩具和游戲》一課時,課件制作就遇到了較大的困難,一是表現農村孩子春、夏、秋、冬玩耍場面的真實素材難以找到,只能仿照課文做成動畫。二是課件動畫的的制作又需要較高的專業水準,必須由專業教師幫助完成才行。這勢必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到課題研究的進程。如這些方面都能夠得到順利解決的話,相信今后參與到此課題研究中來的教師還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