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課堂,追尋語文教學的真諦
王莉老師的觀摩課,周一貫老師和南京市十佳教師孫紅老師的講座,最后由省小語會秘書長滕春友進行活動小結和頒獎。周一貫老師的講座《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范式的追尋》提出了“四本”和關注的六個問題(第一,堅持母語的本質;第二,堅持兒童本位;第三,堅持學科的本色;第四,堅持實效的本質。關注的六個問題:課時目標要正確定位,識字學詞要扎實到位,讀通課文要~,自主探究要適位,個性解讀不能越位,課程資源開發上警惕錯位),柯孔標主任在評課中提出的關于低段課的標準(不讀書,不寫字,不注重行為習慣的培養的課不是低段課),孫紅老師結合《有效性教學》進行評課。并提出了有效性教學的必備條件和對有效性教學因素的調控。在講座中向我們介紹了香港的教學,其中特別對教學民主和課程自主開發設計帶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些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思考和啟發。一、在朗讀感悟的處理上,應注意語言形式、內容和情感的融合。
“感悟是對語言內涵的體味和對語言形式的深層理解! 沒有感悟的朗讀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中,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動,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使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如《壯麗的青春》一課文中有大量的嘆號,省略號,大量的短語。我們應充分利用質疑,把教學引向深入,進行咬文嚼字的做法。既要關注課文說什么,又關注怎么說,還要關注為什么這么說,感悟精妙的語言表達形式。讓學生情感要引導學生真正走進課文,讓他們的心靈與文字相碰撞,情感與內容相融合。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充分浸染、感化之下,他們才能真正讀出自己的心聲。
二、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應注重課時感和目標意識。
周一貫老師在講座《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范式的追尋》中提出要堅持語文教學兒童本位、學科的本色和實效的本質。因此,要教學中,作為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課時目標意識,著眼于學生的實際和發展,學科的特點,在教學時間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如何系統地安排教學時間和內容,以達到教學最優化。如《太陽是大家的》、《可愛的草塘》都忽視整體把握是教學的起點這一閱讀教學的規律,教學沒有從整體入手,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引導自讀環節沒有扎實,沒有充分自讀的時間,就過早地進入課堂展示,過早地進入研讀。另外,如《祖國我終于回來了》在課時目標的定位上也不是很準確。課時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課時目標是和每天教學活動相聯系的目標,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經驗和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對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習結果與發展的綜合考慮。才可能避開意識流式或為展示教師自身的教學形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在文本內涵的把握上,應對教材進行適宜正確的解讀。
我們提倡學生對課文進行多元解讀。學生固然可以從自己的視角作出各自的解讀,但是,教師必須要有對文本的正確解讀。在學生說錯、解偏的時候,要作出明確的評判,藝術地告訴學生。我們不能一味地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不加評判地肯定、贊許學生的發言。這是教師的應然的職責,尊重、但不放棄教師的指導,這才是真正的尊重。當然,在解讀文本時,我們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寫作背景、文體特點等,更要關注的是我們的對象——學生的特點,我們不能把一些太成人化,太理性化的東西強加給學生。如《太陽是大家的》一課,學生在感悟“落山的太陽”時,教師引入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逼x了文本的主題內涵,讓學生有種莫名的落寞。如《猴王出世》中教師一再強調 “不凡的出生預示不凡的將來”。教師沒有理解神話的特點,它往往把人物的生世離奇化,神化,而把這種宿命論的觀點滲透給學生。如《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應關注錢學森如何愛國,在研讀的問題設計中,應著力錢學森如何與美國當局斗爭,而不是著力于研究美國當局如何迫害錢學森。
四、在教學互動的調控上,應加強生成意識和過程意識。
教學因課堂生成而精彩,現代教學倡導生成。生成需要教師充分地預設,包括對學生的了解、精心的設計、準確的文本解讀等。但是,如果教師按照自己預設的過程,不去關注在生成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情況,甚至簡單粗暴地制止自己沒有意料到的教學問題,這樣的課也將是平淡無味。如《太陽是大家的》一課,當學生對“落山的太陽”說出“遺憾、失落”時,教師應以生成的眼光和智慧,應運用學生的矛盾,進行質疑,引發討論,從而正確理解文本內涵。同樣,對于《可愛的草塘》中對語言的理解過粗,深度不夠;對于《壯麗的青春》課文中有大量的嘆號,省略號,大量的等語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