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
根據教材的安排,學生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已經學習了《前后左右》,這個學期再來學習《東西南北》。這教學內容一共有四個教學目標:1.東南西北方位識別 2.城市定位練習 3.符號認識與運用 4.路線描繪。根據新教材的課時安排是兩課時,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完成前三個教學目標:東南西北方位識別 城市定位練習 符號認識與運用。第四個教學目標和綜合練習放在第二課時再進行學習。根據二期課改的課程目標,我感到方向這塊知識是屬于“圖形與幾何”中的。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我的領會還是不夠的。當然,我得到了市教材中心教研組,區教研室陳開達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我感到這塊知識主要是通過辨認方向,初步建立和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我的設計意圖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通過辨認,游戲,合作,交流等等教學方法,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使整節課圍繞著生活化,情境化,游戲化來進行學習。整過教學過程,我大體分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
認識動南西北,通過了這樣幾個教學活動:
1. 結合指向標認識東南西北。通過動手指指,想想,說說來認識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這里我也注意了一個全班面的問題,在辨認中,通過舉牌看到全班的反應,以便當時調控課堂現場。
2. 鞏固東南西北的方位認識,其中創設一個送信的游戲,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辨認方向,這里我穿插全班動筆,也是注意數學活動是每個學生的活動,注意點和面的結合。為了更好的認識方向,今天已開始是讓學生坐南朝北坐。
第二層次
通過課本48頁上“都在街角”這幅圖,使學生在城市定位練習中,進一步辨認方向。并且進一步提高對方向的認識,通過出租車公司和游樂場之間參照物的變化,來認識到方向的相對性,即南和北是相對的,東和西也是相對的。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學生看圖直觀說,再到不看圖來說,使學生在腦中形成表象。
第三層次
繼續運用課本,結合認識朝一個方向走一個路段的符號和小丁丁上學放學的行走路線進一步感悟東西,南北方向的相對性。當然同時這里讓學生開展路線選擇上的靈活性。
第四層次
生活小實踐。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前面三個層次主要是在圖上辨認方向,我感到方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我想嘗試在生活實際中來辨認方向。安排學生在操場上騎自行車和站在校門口辨認方向這兩項實踐活動,想通過這兩個實踐活動使學生把自己的前后左右四個位置與現實空間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應起來,初步來體驗周圍物體所在的方向和位置,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同時,我大膽嘗試使學生有這么個意會,領悟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對于上海教材來說,這樣的教學內容是很新很新的,尤其對我而言,更是初次接觸。我感對教材的把握肯定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我愿意在大膽的嘗試與實踐中,得到各位專家和老師的指正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