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的“聯比”揣摩閱讀法
今天我讀完了《韓軍與新語文教育》,在這本書里韓軍說,他在實踐“新語文教育”過程中,教給學生一套親自感知語言的方法——“聯比”揣摩閱讀法。這套教學法是以語言為核心的聯比,即是一種教法,也是一種學法。“聯”就是“關聯”,“比”就是“比較”,在他看來,閱讀教學的關鍵就是“聯比”。“聯比”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處處有“聯比”,處處用“聯比”,閱讀教學的主干是“聯比”,枝枝葉葉是“聯比”。當我讀到韓老師的“聯比”揣摩閱讀法,我如獲珍寶,欣喜若狂,竟不自覺地在辦公室里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聯比”-----“聯比”揣摩閱讀法!
我認真研究、領悟后,就急切地想試驗一下,當時剛剛學完《陋室銘》,還沒處理研討與練習,我打開課本一看,研討與練習二中的第3題,要求品味“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的“言外之意”。于是,在第三、四節作文課上,我拿出10分鐘的時間,用“聯比”揣摩閱讀法和學生一起品味《陋室銘》。現將課上的片斷實錄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師:“無絲竹之亂耳,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奏樂的聲音攪擾雙耳。那么,哪里沒有奏樂的聲音呢?”
生:(異口同聲):陋室------。
師:好。既然陋室沒有奏樂的聲音,那么就一定有一個地方有奏樂的聲音,作者所說的是哪里?
生:官場,宮廷等。
師(十分滿意):那陋室和官場的主人又分別是誰呢?
生:陋室的主人是,官場的主人是官吏。
師:劉禹錫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是君子。
師:那官吏呢?
生:小人。
師:那官場既然有奏樂的,還會有什么?
生:有歌女唱歌。
師:(點頭示意)
生:還有舞女跳舞。
生:還有湛酒的、按摩的。(有同學發笑)
師:不用笑,聯想的非常合理,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那這些景象在陋室中有沒有呢?
生(拖長著大聲說):沒------有------。
師:那我們大家,在官場上的這些官吏們所作的事是不是他們應該作的呢?
生:不是。
師:大家暢所欲言,他們應該做些什么?聯系現實談一談。
生:應到黑龍江去治理松花江的水污染問題。
生:應當投身到防治禽流感的工作中去。
生:他們還應到江西去看看江西地震災區的情況。
師:對,我們切身感受到官吏們的不務正業,所以,劉禹錫就不愿意與他們同流合污,卻又無力回天,這就是他隱居陋室的原因。
師(作總結發言):剛才我們聯想了官場和陋室可能出現的景象,從中體現了君子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達官貴人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并且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聯比”。
看著同學們能夠運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其他句子,我不覺會心一笑。是啊,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同學們分析句子,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想象力,且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舉一反三,使學生到了許多不僅局限于知識范圍的東西,真所謂一舉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