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想象的激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過:"想象就是創造力。"而對文學作品中"空白"的填補,完全有理由成為語文教學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創新的重要手段。正如"接受美學"創始之一的伊塞爾所言:"文學本文也是這樣,我們只能想見本文中沒有東西;本文寫出的部分給我們知識,但只有沒有寫出的那一部分給我們想見事物的機會;的確,沒有未定的成份,沒有本文中的空白,我們就不可能發揮想象。"什么是"空白"呢?伊塞爾早期論文用了很大篇述論述過,但對它的定義卻始終沒有給定一個明確的內涵限定。根據他的闡述,我們似乎可以對"空白"這樣定義:"空白,是本文中作者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蘊空間"。例如,我在教讀《七根火柴》這篇小說時,在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小說中補寫"昨夜"的暴雨的環境描寫時,我引導:在這樣的暴雨中,無名戰士是怎樣度過這漫漫長夜的呢?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學們的熱烈的討論。隨后,我及時出了一個作文題《暴雨中的一夜》,要求同學們對暴雨、對無名戰士的心理作出描繪。面對著這個激發想象的文題,許多同學當堂就完成了頗足一觀的文章,從他們的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迸射而出的想象的火花和在字里行間翕動著的想象的羽翼;同時,學生們明白了為什么無名戰士不是像盧進勇一樣躲進樹叢,而是倚在一棵小樹下的原因。無名戰士的形象在一剎間高大起來了!學生們對小說的主題有了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