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的反思
1、采用出聲思維診斷方法進行面批人的思想活動總是默默地進行的,它借助于不出聲的內部語言。學生在完成一道數學題的思維過程中,通過哪些內部心理操作來完成是別人無法直接觀察到的,而事后訪問所得到的回答又常常是不完整的,不十分準確的。克服這種困難的一個有效方法讓他出聲思考,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外部言語化。
作業(yè)批改中出現學生做錯題的現象是難免的,關鍵是學生做錯題必須讓他們訂正,并盡可能對訂正后的作業(yè)進行面批,并在批閱過程中要求學生進行出聲思維,回答原來為什么這樣做?錯在哪里?現在這樣做理由又是什么?使學生對自己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原因何在,從中可以獲得哪些經驗教訓等進行認真的剖析,自己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加以診斷。接著,我想說說我批改作業(yè)的方式。
其實我的方式也很平常和大多數老師一樣,每樣作業(yè)都全批全改。但是我想,對于我們而言批改再多的作業(yè)都不累、不難,難就難在改后學生的訂正,這是個讓我們都很頭疼的共性問題。不過,最近我倒突發(fā)奇想了個辦法,不敢說是什么好辦法,但對我班大多數學生還是略有成效的。現在所有的作業(yè)我都改兩次,第1次的批改中如有錯誤,那我批后只簽上日期。不過,最近我倒突發(fā)奇想了個辦法,不敢說是什么好辦法,但對我班大多數學生還是略有成效的,F在所有的作業(yè)我都改兩次,第1次的批改中如有錯誤,那我批后只簽上日期,卻不打等級,直到他們訂正好之后,再依據他們訂正的情況來打A、B、C,不再像以前那樣根據對錯來打分了。這也就是第2次批改,F在已不再是我追著他們訂正,而是大多數學生追著對我說:“老師,我訂正好了,快幫我看看!”這使我感到欣慰。
一年多來,通過改變作業(yè)批改的方式方法,學生作業(yè)的質量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學生做作業(yè)開始能自己動腦筋了,作業(yè)不會做的學生也就開始向同學請教,向老師請教,互幫互學現象已濃厚起來,同時上課時學生專心聽講氛圍大有好轉,學生成績普遍較好,期末測試成績均量值始終保持較高水平,落后面非常小。自己在作業(yè)批改中也收益非淺,教學方法能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
2、布置 作業(yè)。作文類作業(yè)是為了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它包括習作、周記、寫話。習作是每單元里指定的作文。周記,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在一周的學習生活后,記錄下期間的所見所聞。可是從上學期學生寫的周記來看,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大多數學生都苦于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總是短短的幾行。寫來寫去也就那么幾件事,不光他們寫得痛苦,我也看得傷心。面對這個難題,我一直在思考。兩、三天就讓學生寫一次小練筆,內容也就是說說你對所學課文的體會和感受,因為是由感而發(fā),所以現在大多數學生寫得很好了。由于增加了寫話訓練,我就把周記的次數減少了,從以往的一周一記到現在兩周一記,剛好和習作每周交替進行,這樣就不會加大作業(yè)量了。每學完一課,先讓他們在家聽寫,然后再在班級舉行聽寫比賽。100分者,可免抄詞語,有了這條規(guī)定,學生更加主動、積極了。第2項是課外閱讀,我讓學生利用各種空閑的時間讀課外書,每周讀2~3篇。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過我想他們現在這么小,父母工作又忙,“行萬里路”是不太可能了,因此我鼓勵他們可以看看各個種類的書,只要感趣就好;再者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所以我還建議他們對自己特別喜歡的書,或者有些難懂的書,可以多讀幾遍。作業(yè)時而中午、時而晚上,有時一些過難或需要重點掌握的我都會在課堂上集體討論、講評。所以每天的作業(yè)時間我都嚴格控制在半小時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