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誦讀”是實現感悟的最基本的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整體直觀”地體味。誦讀中力求使學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的讀,美美的讀,讀出語感和情趣,讀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從而達到“味之者無機,聞之者動心”的程度。如在教學《爸爸和書》一文中爸爸的語言:“怎么樣,乘汽車比買書強吧?”這不是爸爸一般的問話,而是爸爸的“激將法”,爸爸的意思是鼓勵“我”買書,而不是怕走路。又如,“這么長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這樣做的話,爸爸就沒法給你買書了!”這句話看似平常,實際上內涵豐富,既體現了爸爸對孩子的理解,也表明了這樣做是迫不得已的。象這類樸實的話語,一定要引導學生多讀,可采取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讀中深刻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