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案例反思
《范進中舉》是一篇傳統小說,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夸張、對比的藝術手法對腐朽的科舉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等人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諷刺。毫無疑義的說,對正在讀書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警示。只有成功的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范進中舉》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學習并運用夸張、對比的寫作手法;學習并運用人物語言、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體會小說的主題思想。按照往常的教法,教師逐個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然后教師再講解分析,一一得出小說的主題、人物性格及寫作手法。這樣一節課下來,自己往往是累得口干舌燥,很是費力。這讓我想起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非謂滔滔不決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于引導啟迪”。新課標也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是提高語文素質的立足點。學習本文要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擺正心態讀書,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這是教學本文的第二個立足點。
學校倡導學習洋思教學,上課時,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一展示,然后提出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以表格形式書面完成以上任務。同時請三個小組主動上臺,各板書完成一項任務,完成后出一個代表負責講解這一項內容。有什么不完整之處,請臺下的其余小組補充。一時間教室里極其熱鬧沸騰,學生們個個都很興奮,說的,寫的,講的,起來補充的,學生們的閱讀講解激情被喚醒了。他們的講解居然象模象樣,到了最后我僅僅補充了一小點內容。下課后,我一身輕松,此時明白:洋思中學的經驗,就是把學生真正當作課堂的主人。這使我想起了前兩天看過的一篇小文章《看演出》:乘船旅行,路途遙遠,雖船上有很多表演,但演員總共五人,兼共各種角色,重復出現,一會兒就讓人覺得“詞曲窮盡”。為了調動大家的興致,演員們挑選了極簡單的民歌及西班牙舞基本步伐向游客傳授,不一會就有游客跟著唱歌跳舞,此時演員邀請更多的游客參與其中,場面更加熱烈,沒有人再覺得身心疲憊……反思我們的課堂,如果我們按照學生的學習需要、興趣關注學生的現實處境,不也同樣能夠產生“游船效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