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入心靈的閱讀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講讀教學中的課文分析,還是作文教學中指導與評講,都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形式方面,而忽略了語言所傳達的信息、情感。因而就出現了在課堂上老師喋喋不休于課文寫了些什么、是怎樣寫的之類的繁瑣的分析,而學生卻很少閱讀課文,即使閱讀課文也是為了回答老師的分析提問,結果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卻讀得味同嚼蠟。因此,在語文課堂里,對于學生的學習,教者更應關注的是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身心作為生命體參與其中,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成為人性養育的殿堂,并由此煥發生命活力,從而搭建師生互動的舞臺。
[小策略]
1、倡導個性化閱讀
語文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感悟語言是一種個性化的語言感受,由于學生知識背景、生活經歷、情感氣質等多方面的差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對語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區別。因此作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感悟,發掘學生的靈氣,使學生對語言產生具有個性化的理解與真實感受。
2、開發人文因素
語文教學最大特性是人文性,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無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長效的營養劑。語文學習只有同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實踐鏈接起來,發掘童心,尋找童趣,把一個個抽象的語言符號,變成學生頭腦中生動可感的圖像,學習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實踐經驗的內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語文課中,教者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與文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實現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從而引導學生由語文課堂的小范圍走向社會的大環境,由有限的語文學習空間走向無限的語文實踐天地,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更加廣博而富有內涵。
3、運用激情語言
課堂中,教師與文本融為一體的語言,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詩意的環境,學生們在這個處處散發著人文氣息的氛圍里,進行著真實而精彩的體驗。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富有人文性的語言,更是使學生們真實的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熏陶與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