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綜合性”課程的反思
語文綜合性學習最核心的就是語言實踐,真正用語言來解決實際問題,語文活動課的閱讀要真正解決需求,現在很多老師都注意到了“整合”,一節課唱、跳、畫、寫、算各種形式輪番上陣,令人琳瑯滿目。“語文綜合性學習”盡管注重綜合,把自然、社會、人類歷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但它首先應該姓“語”,即,不管我們的學習活動涉及到哪個領域,哪門學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腳點都在“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而不是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正如“語文課標”所指出的那樣,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在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如,以“昆蟲與古詩”為題讓學生學習,盡管學生在收集、理解古詩中昆蟲的詩句,或者創作新的昆蟲詩時,需要到生活中去觀察昆蟲,了解它們的生活,但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培養自己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獲取關于昆蟲的生物知識。
上完“秋天的畫”后,有位老師進行了語言活動,發動學生收集一些樹葉,貼貼秋天的畫,配以音樂,再加上一些舞蹈,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但是語言實踐很少,雖然活動的形式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了,而且藝術色彩也很濃厚,但對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幫助并不大。而且在活動過程中,不難發現有很多老師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忽視,沒有傾聽就談不上交流,為了讓學生有話說,有的老師在活動中創設了情境,然而并不實用,比方《打電話》創設的情境是小白兔生病了,要向山羊老師請假,模擬的是童話世界,首先要變成動物,而一會兒又要變成“我”,要進入情境得轉好多的彎,而一會兒童話世界,一會兒現實生活,切換頻繁,讓學生不知所措。
綜合活動應該為學生的閱讀量,寫作水平、認知能力提高服務,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
由此可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帶有綜合性質的語文學習,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綜合學習”,不是學科整合學習。單從命名來看,“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性字便體現了這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