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出的精彩--《美麗的秋天》反思
又是給課文挑刺啊!“那你說說吧!” “我覺得‘有的像一塊塊金幣’這句話中的‘塊’字用得不好。” “你能說一個更好的詞來替換‘塊’嗎?” “我覺得應該用‘枚’。”嘿,用“枚”字,真的不錯啊!我再問大家:“你們覺得呢?”有位小伙伴說:“我覺得可以,說磚頭的時候,可以說‘一塊塊磚頭’;說金幣的時候,應該說‘一枚枚金幣’。”嚯,還挺有見解的。“那同意將‘塊’改成‘枚’的,請舉手。”這時,學生的小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看來大家都在思考了。此時,我示意學生放下手,可仍然有學生舉著自己的小手,或許又發現了什么“新大陸”了吧?“王梓迪,你想說什么?” “王老師,我也給課文挑了個毛病,最后一個自然段:‘美麗的秋天,我愛你。’,我覺得結尾要用感嘆號。” “哦,今天的‘聰明大王’還不少呢,你同不同意,不必急于回答,你自己先來讀讀課文里的這句話,再將結尾的句號改成感嘆號,再來讀一讀。”孩子們都在認真地讀書,細心地體會著。“你覺得用句號更好一些,還是用感嘆號更好一些呢?” “感嘆號。”此時,已有少數小伙伴拿起了手中的鉛筆,將課文結尾處的句號改成了感嘆號。
下課的鈴聲已經響起,孩子們又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將第四自然段中的“那鮮紅的山楂,就像一只只小燈籠掛在樹枝上,真是一片豐收的景象”中的“一只只”改成“一盞盞”。真是太精彩了,而且是別樣的精彩啊!
此時此刻,孩子們在開心地休息著。可我卻在深深地思考:如此別樣、精彩的課堂緣于什么呢?翻開《語文課程標準》,我從中找到了答案:精彩緣于生成。“生成”,相對“預設”而言。教師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課堂生成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