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作文教學(通用6篇)
開放式作文教學 篇1
新課程呼喚作文教學的開放,指出“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為學生的自主寫評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如何進行“開放式作文教學呢?”
一、解放師生
1、解放老師
解放老師落后的作文教學思想 ;解放老師繁雜的作文教學程序 ;解放老師陳舊的作文教學內容 ;解放老師單一的作文教學方法 ;解放老師過多的作文評價要求 ;解放老師一成不變的作文評改方式 。
2、解放學生
解放學生雙手
在寫作中,學生的雙手不僅僅是用來寫字的。
解放學生雙腳
讓他們親近大自然,走進社會,豐富他們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生活實踐中獲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解放學生的大腦
讓他們勤于思索,樂于想象。
解放學生的心靈
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和心靈去感受、體驗,“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
解放學生眼睛和耳朵
擴大閱讀量,提供優秀的視聽材料,給予學生足夠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還要引導他們“于無影處見有影、于無聲處聞有聲”。
二、開放“目標和內容”
。ㄒ唬╅_放目標。
傳統作文教學的目標,一貫是教師制定的,或者是“教參”早已定好的,教師照搬來而已。開放式作文教學的目標,既可以讓學生參與目標的制定,也可以讓學生自定目標。
如小學教材第十冊習作訓練《農貿市場》教學時,可讓學生在課前去農貿市場參觀實踐,課堂上讓學生圍繞實踐活動,自定目標,自擬題目,選擇感覺興趣的場面或印象最深的事寫下來。
課后翻閱學生的作文,發現內容,題目五花八門:有反映農貿市場繁榮興旺的《今非昔日的農貿市場》、《熱鬧的農貿市場》;有贊頌買賣公平、講誠信、服務熱情周到的市場新風尚的《講誠信的賣菜老伯》,還反映自己買菜、賣菜經歷的《第一次買菜》;也有批評市場環境差的《請保護環境》……
(二)開放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言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作文教學更是如此。
1、向閱讀開放。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習作資源,實現閱讀文本的超越,如補寫(補寫背景、補寫結尾、補寫文中的空白點等)、改寫(改變體裁寫,改變人稱寫,改變時空寫等)、仿寫、擴寫、縮寫等等。在閱讀教學中開發學生感興趣的習作資源,創出習作教學的新洞天。如:上《數星星的孩子》讓學生寫《我和星星一起玩》,這就是學生感興趣的習作內容。
2、向其他學科開放。藝術是相通的,其他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習作資源,將寫作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能起事半功倍的功效,結合美術學科,如低年級記繪面日記,中年級可以創作連環畫,高年級編輯作文小報;結合音樂學科,可以上一堂音樂作文課,如《月光曲》中的盲姑娘和皮鞋匠能聽著貝多芬的《月光曲》產生美妙的幻想,我讓學生也聽著《月光曲》幻想,并把幻想的內容寫下來,而習作中的寫一項體育活動就非結合體育活動學科不可了:還有常識學科中的研究實驗為學生的科學小論文提供了素材;信息學科更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虛擬天地……
總之,開放式作文教學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心靈,使學生在實踐、感悟和習作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促進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
開放式作文教學 篇2
師: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游玩好嗎?
生:好!
師:準備好了嗎?請欣賞。(播放課件,學生觀看)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那里的河特別多,除了建筑外全是水。
生2:我發現那里的建筑很特別,和我們這兒的不同。
生3:我發現那里的橋特別多,而且形式都不相同。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這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401座形式不同的石橋橫跨在117條河道上,連接著118座小島,又稱為“水城”、“橋城”、“百島城”。想對它有更深的了解嗎?
生:想!
評:優美的畫面、悅耳的音樂深深地吸引了學生。面對威尼斯這個水城的特色,學生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形成了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請大家打開課文,自讀,邊讀邊想。你對威尼斯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疑惑?用筆做上符號,自學后進行小組交流。(學生學習,教師巡視)
師: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么嗎?
生:我發現了威尼斯的小艇樣子美,行動靈活。
師:你是從哪兒發現的,能給大家讀一下嗎?
(生朗讀課文第二節)
師:還有誰愿意讀?(出示課件中的文字,指導學生朗讀)
生:朗讀課件中的文字,其余學生閉著眼睛想像。
師:你看見的小艇像什么?
生1:它在我腦中像新月。
生2:它在我腦海中像香蕉。
生3:它在我腦海中像鐮刀。
生4:它在我腦海中像扁豆。
師:老師也做了一只小船,(展示課件:小船有點長,兩頭有點翹,行動有點快。)讀一讀,你能想像出它的樣子嗎?(學生自讀想像)
生:想不清楚,你沒有具體寫出船多長,像什么;
師:謝謝你的指導,我知道了在描寫事物時一定要寫具體,還應作一些比喻,才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們明白嗎?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體會作者的寫法。
生:齊讀課文第二節。
師:小艇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睹它的真面目。(播放課件,學生欣賞)
評:先讓學生想像,后出示課件,有效地解決了電教媒體對學生思維所產生的定勢,避免了對學生想像力的扼殺,使學生既認識了小艇的外形,又創造了機會讓學生想像,訓練了思維的發散性。指導學生學習寫法時能提供例子,讓學生比較。同時,以老師向學生學的方式進行,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但訓練缺乏層次,在學生發現了寫作方法后應由淺人深地出示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
例:1.平靜的湖面猶如______________。
2.街道兩邊的梧桐樹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讓學生在知識的遷移中形成技能。
師:大家還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師:大家都發現嗎?下面請我們班讀書冠軍來給大家表演一下,其余同學閉眼想像,先讓我們掌聲歡迎。(學生朗讀、想像)
師:不愧是冠軍,讀得真好。誰來說說,你看見了什么?
生1:我看見小艇的速度非常快。
生2:我看見河面十分擁擠時,小艇也能穿過。
生3:我看見小艇能急轉彎。
生4:我感覺坐在上面很平穩。
師:你也能像她一樣讀出這樣的感覺嗎?
。ㄉ约壕氉x,朗讀)
評:讓學生在聽中想像,既鍛煉了學生的思準,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讀中進一步深化。參與評價使學生的自主性明顯增強!
開放式作文教學 篇3
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我們學校每班每周排兩節歷史課。本學期按計劃學習《歷史》必修2。
xx年3月2日,星期三下午高一(1)班的歷史課。學習的內容是第2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根據教材的內容及高中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三個方面備課,并寫了教案。由于當時在銀川新城商業廣場舉辦瓷器展銷活動,課前布置學生抽時間去參觀。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求學生重點掌握中國古代冶金、制瓷和絲織的發展與成就。
這節課開始很順利。首先用談話法,從絲綢之路、china與瓷器等問題導入新課,依次學習古代手工業的形態和高超的冶金技術。學到古代瓷器時,學生先閱讀第18頁的文字介紹,再辨認第19頁的宋代瓷器。因為有文字介紹,學生在討論中較順利地區分出了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特征。這個班的學生思維活躍,與教師的交流也很融洽。此時,一名叫馬丁的學生拿出了一本中國古瓷器鑒賞方面的書遞給我,并要我給他們講講古瓷器方面的知識。其他學生也有此要求。我粗略地翻了翻書,覺得古瓷器知識太欠缺,也就很難給學生以滿意的講解。無法,只能讓馬丁同學就這本書上了解的內容給大家講講。沒想到馬丁的講解學生很喜歡,一發不可收拾。到了下課的時間,學生意猶未盡,紛紛要求再給一節課的時間讓馬丁繼續講解。但學校安排的課時有限,于是答應學生另安排時間。
根據新課程普通高中《歷史課課程標準》的精神:“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經課后反復思考,決定抓住這一契機,決定在高一年級舉辦古瓷器鑒賞報告會。后安排高一各班學生自愿報名,自己準備報告材料。3月11日,高一年級全體并邀請全校有興趣的師生共同參加報告會。當天下午第二節課后,報告會按計劃在階梯教室舉行。會上共有16名學生上臺報告演示。有的學生帶來了vcd片,大多數是圖片和文字介紹,還有一位同學帶來了兩件瓷瓶展示。報告演示會持續了兩節課,學生對古瓷器有了較完整的了解和掌握。這種學習效果在課堂上無論如何是達不到的。這一活動從歷史課教學模式看有幾個變化:一是學生由被動管束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由靜聽老師講授變為學生主動參與;二是由單一班級授課制變為多種因材施教的教學;三是由單純的知識與能力教育變為社會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學生自我準備的報告會盡管有新意,然而事后反思,這次活動多有遺憾:一是準備略顯倉促。如果準備時間再長些,參與的學生再動員多一些,可能會更好;二是學生的品析僅局限于一般的介紹,缺乏深度。我想,以后的教學中遇到這部分內容時,除了進一步完善學生報告演示會的學習形式外,可以請研究瓷器的專家或專業瓷器收藏家給師生做專門的專業講解,可能效果更好。
[返回目錄]
開放式作文教學 篇4
開放性的教學提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于是有不少老師誤解了這一點,認為學生的積極性就是積極動口、動手,這必然有動腦的過程。于是多樣化的方法最終被簡化為一種方式——提問。雙邊活動中不斷地提問,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要不就是非常簡單的問答式,甚至于是一些非常低級的問題。告訴學生看某一段落然后找出答案之類。一堂課下來問了無數個問題,而有價值的卻沒有一個,以致于學生失去上課的興趣,提不起回答的勁,這樣的雙邊活動怎能有效。
確實,問答式是開放式教學中一個重要方法,但課前設計時教師應該對問題的深度、難度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切不可濫而不精。另一方面,開放式教學也還有許多其他各種方法,如參觀博物館、編寫歷史小論文、講歷史小典故、討論、辯論等等。我們要從各個不同角度鍛煉學生,不可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開放式作文教學 篇5
你還沒注冊?或者沒有登錄?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冊會員才能閱讀!
如果你還沒注冊,請趕緊點此注冊吧!
如果你已經注冊但還沒登錄,請趕緊點此登錄吧!
開放式作文教學 篇6
針對新一輪的轟轟烈烈的課堂改革的指導思想,怎么樣能把開放式課堂做好?我就體育課的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中找出機新的靈感。如果按我們以前的傳統來上課學生就要規規矩矩的,一切行動聽指揮,但我想,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好好地利用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讓他們能愉快地上好體育棵,學得開心,玩得開心,在高興愉悅的氣氛中體質得到鍛煉。
我曾經對學生們進行了問卷調查:你知道什么是體育課嗎?你希望體育課怎樣上呢?80%以上的學生說:體育課就是打球、跑步等。但他們更多的希望是上體育課時玩游戲、打籃球和跑步,我想,現在學生們都非常喜歡體育課的,我應該引導他們,通過發揮他們每個人自己的優勢、長處來更好的上完一堂體育課。
例如在進行耐久跑練習時,以往本人一貫的教法是,規定學生在300米環形跑道上跑4—5圈,作為一種練習手段,教師則不時用哨聲或大聲吼叫等練習手段提醒和督促學生跑起來,結果教師在精神上很累,學生跑得又累又費勁,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后來,本人嘗試了另外一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自擇練習手段。有些學生選擇連續三分鐘運球上籃,有的選擇連續跳繩三分鐘,有的選擇五分鐘追逐跑,有的選擇五分鐘帶球突破射門等。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情感,來體驗耐力練習的樂趣。這樣學生的練習熱情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絕大多數學生的耐力素質提高較快。教師也教得輕松,教得愉快的感覺。這種改變傳統學習的耐久跑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強化的情景下,激發了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認為,跑只是一種手段,提高學生的耐力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課堂上只要有利于受教育者提高心肺耐力的一切有效手段都可以進行大膽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