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開與寶寶的聊天大門呢?(幼兒親子早教)
和小孩子聊天,家長們常常感覺與孩子說不到一塊,其直接影響著親子關(guān)系的合諧,但是為何常有家長們總是找不到與孩子聊天的共同點呢?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幾位家長與孩子聊天的對話吧!
第一法則:當孩子提示你“我需要被充分的關(guān)注”時,給他100%的關(guān)注
地點:超市
情景:幼兒園放學(xué)了,媽媽接好樂樂后,一起去超市買菜
樂樂:“今天我們班的明明摔了一跤,都哭了。”
媽媽:“哦,你沒摔倒吧?”(一邊挑選樂樂愛吃的西蘭花一邊回答)
樂樂:“沒有,他有一個很大的傷口,流血了。老師帶著他去找醫(yī)生了……”
媽媽:“知道了,那你今天在幼兒園學(xué)什么了?”(孩子還沒說完,媽媽就打斷了孩子的話)
樂樂:“什么也沒學(xué),我不跟你說了。”
問題出在哪?
稍不注意,家長就可能沒領(lǐng)會孩子的意思
顯然媽媽沒有認真聽孩子講話,繼而沒有聽懂孩子的意思,她的忽視導(dǎo)致孩子不再繼續(xù)剛才的話題。
孩子都有特別想和家長分享某件事的時刻,只是在家長聽來似乎有些雞毛蒜皮、不著邊際,如果再加上孩子說的時候家長手頭上正忙著,那溝通就更不順暢了。就像案例中,在媽媽看來“只要樂樂沒摔跤,這個話題就結(jié)束了”;而在樂樂看來,班上有小朋友摔跤是一件大事,因為“明明哭了、流血了”。樂樂的情緒需要得到安慰,他覺得有必要告訴媽媽,如果媽媽能對樂樂提出的話題表現(xiàn)出更多的關(guān)注和興趣,親子間的交流就不會中斷了。
怎么做更好?
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孩子說話時,家長認真傾聽。你也許會說,每天下班回家,有多少事要忙,總不能什么都不做,光聽孩子說吧?其實,你也知道即使手頭上有事在忙,只需分配一部分注意力就足以聽清孩子說的了,關(guān)鍵是你有沒有聽進去。早教網(wǎng)
耐心地聽,真心關(guān)注孩子所關(guān)注的。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打斷他,若時不時地回應(yīng)“哦,這樣呀”,“嗯,原來如此呀”(發(fā)自內(nèi)心的),相信孩子會說得更起勁,慢慢地你就能領(lǐng)會他的意圖。
第二法則:當孩子提示你“我說的都是我的感受”時,認同他的感受
地點:家中
情景:吃完飯,媽媽在收拾廚房,晨晨在一旁晃來晃去
晨晨:“我不喜歡王老師了。”
媽媽:“你怎么會不喜歡王老師呢?王老師不是對你很好嗎?”
晨晨:“我就是不喜歡……”
媽媽:……
問題出在哪?
別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
這樣的對話在家中隨處可見,我們往往從自身的角度來否定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在說一個不太好的感受時。家長在和孩子互動時,往往采用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而這種說教會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本來想說的話也不說下去了。
怎么做更好呢?
認同孩子的感受
認同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說也許你不同意孩子的說法,但先接受孩子此時此刻的感覺。例如晨晨,他說不喜歡王老師,那么媽媽應(yīng)該先接受孩子的感受,順從孩子的思路走,“哦,你不喜歡王老師呀,能告訴媽媽你為什么不喜歡嗎?”孩子在得到了家長的認同之后,才會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不喜歡王老師的理由,這樣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