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做家務需要給錢怎么改正呢?
不現(xiàn)在人們的觀點是“一切向錢看”,從而使孩子們從小就養(yǎng)成一些的惡習,不善于和家長們分享家務,或是只有給錢了才會干,那么造成孩子這一行為習慣的最初原因是什么呢?以下就來看幾個實例!
人家的孩子不給錢就搶著做家務
放假期間,許多家長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會安排些家務給孩子做。最近,順順?gòu)岊H有些無奈地說:“小學五年級的兒子要么不幫父母做家務,要么就是給錢才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為了鼓勵兒子做家務,順順?gòu)尯屠瞎梃b其他父母的經(jīng)驗,兒子洗一次碗給他一元,掃一次地給他一元……
沒想到,以后只要讓他干點活兒,他就會把手一伸,說:“拿錢來!”為此,順順?gòu)尯芸鄲溃趺磩e人用這個辦法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自己反倒把孩子培養(yǎng)成“惟利是圖”的人了呢?
悠悠爸爸說:兒子成了給錢才干活兒的主兒
真是養(yǎng)兒方知父母心。我小時候總嫌父母讓我做家務,每次遇到他們讓我做家務時,我都能找到各種理由臨陣脫逃。當時不明白父母的艱辛,現(xiàn)在的我有個12歲的兒子,他不僅繼承了我的“優(yōu)良長相”,就連我兒時的“小把戲”也全部繼承,而且還將它發(fā)揚光大。“幫爸爸掃掃地,一會兒劉叔叔要來家里做客!”忙不過來想讓兒子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時,誰料兒子卻說:“沒看到我正在寫作業(yè)嗎?還老喊我做家務,到底學習和做家務哪個重要?”我想想也是,還是自己做吧。“如果你能給我5塊錢,我就考慮考慮,畢竟學習也是為了掙錢。”兒子的話讓我挑不出一點毛病,這么小的孩子就能說出這樣的話讓我有些驚喜,于是毫不猶豫地給了兒子5塊錢。也正是“5塊錢事件”以后,兒子變得惟“錢”是從,不管讓他做什么都得給錢,沒錢免談。親子網(wǎng)
看著孩子變成這樣,我真后悔當初開了給錢的先例。找了個機會對兒子說:“好孩子不能眼里只有錢,家是你和爸媽共同的,愛護它、美化它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我不確定兒子聽懂了沒有,只見他認真地點了點頭。
點評:不僅要讓孩子明白家是共同的責任,而且還要在夸贊孩子聰明的同時讓他知道,市場經(jīng)濟社會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去經(jīng)商;就是將來去經(jīng)商,誠實正直,有責任心、有意愿回報社會的企業(yè)家才更受人尊重。
楠楠媽媽說:娘“懶”了,兒子自然變勤快
我和老公因工作忙,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對于家務活兒我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也正因為如此,兒子從小就學會了獨立,正應了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娘懶兒勤快。其實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勤快,勤快的孩子都是父母靠出來的。因為每天回家已經(jīng)很晚了,人都快累散架了,別說管兒子的學習,就連他的襪子都沒勁兒去洗。
最讓我感動的是,10歲的兒子看到我的疲憊樣兒,往往會伸出小手給我捶捶背或搗搗肩,那雙小手的力度剛剛好,感覺舒服極了!每當這時,我總會抱著兒子狠狠地親幾口或者很享受地說:“誰說兒子不懂得疼父母,看我兒子多孝順!”
可能因為我的鼓勵吧,兒子總想在我面前表現(xiàn)他的“強大”。從剛上小學起,他就自己洗襪子。雖然每次都洗不干凈,但我也懶得管他,衣服經(jīng)常弄得濕乎乎的。盡管如此,我也總對他說:“瞧我兒子多能耐,自己都會洗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