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錯也要多掌握正確的方法(早教指導(dǎo))
小孩子犯錯誤是常有的事情,若是家長們糾正的方法不正確,往往還很容易使小寶寶感到挫敗感,失去自信心,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糾錯應(yīng)該掌握的幾點正確做法吧!
一片好心換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2歲的欣欣正在搭積木,每次搭到3塊,他的“大高樓”就會失去重心,轟然倒塌。欣欣搭積木的方式很顯然有些不得法,他總是不按積木的大小排列,隨便抓起一塊就往上摞,大塊的積木往小塊積木上面一擱,他的“大高樓”就倒塌了。欣欣有些不耐煩了,帶著哭腔嚷開了:“媽咪搭!媽咪搭!”欣欣媽在一旁看得正著急,看看欣欣不耐煩了,趕緊出手:“你看,你不能那樣搭,要這樣搭,這樣很快就可以搭好了。”欣欣媽一邊說,一邊麻利地幫他搭起了一座“大高樓”。然而,欣欣媽那句“哦,大高樓搭好了”剛一出口,欣欣就煩燥地一把將“大高樓”掃倒,大聲哭叫起來:“不搭了!不搭了!”欣欣的哭鬧把欣欣媽搞得莫名其妙:我好心按照他的要求幫他把“大高樓”搭好了,小子怎么就這么不領(lǐng)情呢?早教網(wǎng)
不合適的糾錯會起反作用
像欣欣這樣的行為其實并不難理解。寶貝在做任何對他來說有難度的事情的時候,他可能都會出現(xiàn)方式性的錯誤,也可能向媽咪尋求幫助,媽咪也確實可以適當(dāng)?shù)刂赋鏊腻e誤,或者提供一些幫助,但是在給他糾錯或提供幫助時一定要注意方式,如果方式有問題,就很容易導(dǎo)致這種善意的行為帶來很多負(f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能會帶給寶貝挫敗感欣欣媽不僅否定了欣欣的做法,而且三下五除二就把欣欣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搭建好的“大高樓”搭好了,媽咪的糾錯讓欣欣很不舒服,媽咪的麻利又與欣欣的“笨拙”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讓欣欣自身的無助感與無能為力的感覺更加明顯,于是他就只有借助把“大高樓”掃倒,并且逃避再做這件事情來擺脫這種令人不舒服的感覺。
2、可能剝奪寶貝自我探索的權(quán)利也許有的父母不會像欣欣媽一樣一手包辦地幫欣欣把“大高樓”給搭起來,而是指導(dǎo)他采取正確的方式,把大積木放下面,小積木放上面,幫助他自己把“大高樓”給搭起來。這樣處理可能不至于帶給他挫敗感,但是卻讓寶貝失去了一次自己嘗試的機(jī)會,變相地剝奪了他自我探索的權(quán)利。
3、可能讓寶貝變得逆反或者退縮沒有人喜歡被人否定,寶貝也是一樣。尤其2歲左右處在逆反期的寶貝。不合適的糾錯方式會給寶貝一種有人跟他對著干的感覺,這會激化起他的逆反心理,讓他朝著相反的方向漸行漸遠(yuǎn)。經(jīng)常被糾錯的寶貝會啟動自我保護(hù)機(jī)制,拒絕嘗試,變得退縮,不敢探索,試圖通過逃避來避免失敗。
4、可能讓寶貝懷疑或淡化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在給寶貝糾錯的時候常常會忽略他的感受,把目光集中在他的錯誤上。這就可能導(dǎo)致寶貝懷疑或淡化自己的感受。比如寶貝的玩具被搶了,他很生氣,于是伸手去打了搶他玩具的小伙伴。如果家長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打人這件事情上,就很容易忽略寶貝那種生氣的感受。如果寶貝總是遭遇這樣的經(jīng)歷,他自己也會逐漸淡化這種感覺,并且不知道該如何合理地釋放這些感覺,那么他就可能從旁路發(fā)泄這些情緒,導(dǎo)致出現(xiàn)一些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