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小寶寶的品質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來做起,做為大人要去引導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品質,以下就讓我們結合實例來了解下相關的親子早教技巧,讓孩子學會如何尊重他人!
場景:因為自己就讀的學前班轉來了個叫丁丁的新同學,斌仔興奮極了,那幾天回家路上跟媽媽匯報的全是關于丁丁的新聞:丁丁的頭發后面留有一條小辮子;丁丁說湖南話,我們都聽不懂;丁丁爸爸怪,忍不住問他。
“丁丁今天哭了。”斌仔的情緒有點低落,“林為鈞他們笑話他,捉他的小辮子玩,還說他說的是鄉下話。”媽媽停下了腳步,蹲下來,看著斌仔的眼睛:“告訴媽媽,你當時做了什么?沒有制止他們嗎?”
“沒有,我怕他們也不理我了。”斌仔的聲音低了下來。
“那么,”媽媽拉起了斌仔的小手,“你覺得他們這樣做對嗎?”
“不對,”斌仔猶豫了一下,但又接著說,“可是,可是丁丁講話就是怪怪的,我們都聽不懂。還有他的小辮子—”
媽媽把斌仔拉進懷里,接過了話頭:“媽媽知道你害怕小朋友不理你,那多不好受啊!可是他們這樣對丁丁,丁丁心里一定也很難過。而且,丁丁剛從湖南來,不會說廣州話很正常,上次爸爸媽媽帶你去湖南旅游,車上的小朋友不是也聽不懂你講的白話嗎?可是他們沒有笑話你吧?”早教網
“對,”斌仔想到那次旅游,有點興奮了,“他們還教我說湖南話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你的家鄉是廣東,丁丁的家鄉是湖南,不同的家鄉就有不同的話,不同的風俗。”媽媽耐心開導。
“什么叫風俗?”斌仔不解。
“丁丁的小辮子就是一種風俗。你們覺得不好看,可丁丁覺得這樣才美!既然丁丁自己覺得很美,你們就應該尊重他。”
“我知道了,我們都是小朋友,我們都一樣;就算我們說不一樣的話,也能成為好朋友,不該互相笑話,對吧?”斌仔能說出這么“深”的道理,媽媽報以響亮的一吻。“可是怎么尊重他呢?”斌仔又不懂了。媽媽站起身,“尊重,就是明天回去告訴丁丁,他的小辮子蠻好看的,還有,問他愿不愿意學廣東話,愿意的話就——”
“就教他!就像旅游的時候小朋友教我一樣,是嗎?”
媽媽笑了。兒子終于懂得了包容和尊重,這對他今后的生活太重要了。她可不愿意斌仔從小就學會排斥,畢竟這個博大的世界需要一些心胸更寬廣、視野更開闊的小主人! 纳厦娴膫案中,我們很容易看出善良,看出尊重,看出同情,看出同理心,但講到寬容,似乎有些離題:“寬容不是指的諒解他人、不記恨不報復的一種品質嗎?”你會問。
也是。也不是。你理解的是生活中講的寬容,可在孩子的品德奠基工程上,我們講到的寬容側重點有所不同:它的確涉及上面提到的一干元素,的確讓孩子減少仇恨、暴力和偏執,學會以善良、尊重、理解待人,但之所以能做到這些,奧妙集中在一點——給孩子一個基本認識:所有人,不論是否和我們一樣,都值得受到公平和尊重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