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會影響孩子那些
老人們帶孩子成為現在孩子的教育趨勢,老人帶孩子會給孩子造成那些影響呢,有問題是家長解決的捷徑又是什么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怎樣的給帶教育對孩子來說是負面影響最小的。
1、容易過分的溺愛和放縱,使幼兒過于“自我中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時,較多地采取順從、滿足需要的方不利于孩子克服“自我中心”
的意識,孩子有了錯誤也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會無原則的得到滿足,即使父母想方設法來改變,有老人那張保護傘的作用,孩子有恃無恐,稍有不合心意就會大哭大鬧,以達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更多的包辦替代和保護,阻礙了幼兒的獨立能力的發展。
祖輩包辦代替的比率明顯高于父輩,試想:玩具撒了一地,老人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整理;當孩子已經會走路了,爺爺奶奶非要抱著上下樓梯;孩子吃飯時,擔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著趕著喂,這種種做法,恰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錯過了“自己整理、物歸原位、自己吃飯”的敏感期,導致了孩子動作發展緩慢,獨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只會叫喊著等別人來幫忙,不會嘗試、鍛煉,只有哭鬧和發脾氣。
3、隔代教育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
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教育及養育觀念相對滯后,多年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他們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當當不出格,不善于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他們認為孩子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為,必須立即糾正。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開拓創新的個性呢?
4、老人們的教育意識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當,容易使孩子難以形成友好交往和優良品質(如謙讓、愛勞動)。
5、容易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多數老年人由于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也不愛外出活動。孩子與祖父母朝夕相處,長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張口閉口說的是成人的話,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動少,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會造成體質柔弱多病;另一方面關在家里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不會自己處理事務。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胸狹隘、固執、退縮、心理老年化,等等。
隔代教育對幼兒的個性發展難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年輕的父母應該怎么辦呢?關鍵是如何擅用其長,以避其短。
1. 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
由于出生與成長的環境和時代有著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在教育寶寶的事情上,兩代人要盡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寶寶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父母們最好盡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