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家長所具有的習慣
什么是素質?從思想層面來說,忘不掉的就是素質;從身體層面來說,一時改變不了的就是素質。比如舉重運動員長期形成的粗壯的身體和四肢,一時難以改變。芭蕾舞演員的身體及四肢修長、腰細,同樣一時難以改變。這就是他們的身體素質。早期教育
形成素質的主要途徑是習慣,習慣強化到一定程度就變成素質。
八、讓孩子承擔責任的習慣
責任心是做人的基礎。要想子女成為一個好人,一個有用的人,就應教育他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民族負責,對我們生活的地球負責。
第一、加給責任。
第二、自作必須自受。
鬧鐘響了,但孩子仍然不起。家長就是不叫她,結果受到老師的處罰。因為按時起床是孩子的責任。
第三、和孩子講一講自己的煩惱。
只要放手鍛煉孩子,敢于狠心壓擔子,孩子都會逐步堅強起來的。
九、不代替孩子成長的習慣
“成長”是孩子發展智力、非智力、體力的過程,是孩子從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實踐、探索,取得直接經驗,也需要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別人的講解、傳授,學習書本知識……取得間接經驗。
游戲是最初的學習。孩子通過玩水、玩沙、捉魚、捉迷藏、打雪戰、塑雪人……,懂得了水的性質、沙的性質,知道雪遇熱必化,……。同時鍛煉了自己的大腦,鍛煉了自己的四肢。手是外在的腦、腳是外在的心臟,用手多的,孩子大腦發育得好,用腳多的孩子,心臟比別人的強。
家務勞動是“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在家務勞動中學到的知識、受到的鍛煉,那就太多太多了。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是學習交往的啟蒙課堂,是進行情感教育的理想場所,可惜這些教育資源我們還未能全部開發。早期教育
十、家校合作、溝通第一的習慣
學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所以,必須經常溝通,形成同向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首先,家長要從思想感情上信任學校,信任老師。要克服包庇自己的孩子,隨便指責議論學校老師的不良言行。對學校、老師有意見時,要通過正常途徑取得解決。
其次,準時出席家長會,有專用的記錄本(可從中了解孩子成長的過程)。平時、經常、主動與老師聯系。
第三,用感謝的方式提出孩子的正當要求,給夠老師面子,因為家長面對的是“一棵樹”,老師面對的“一片林”,家校在某些問題的認識上有分歧是正常的。
第四,理智地對待老師對孩子的負面信息。老師越是告狀,家長越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閃光的東西,以保護孩子的自信。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 : 上面的內容是否讓家長明白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呢,這是特殊的家長對于孩子的影希望這些內容可是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參考意見。讓每個家長都成為優秀的家長這樣對于孩子來說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