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家長培養自信寶寶的秘訣
tips
滿6個月大的寶寶,其聽力與大人相同,這時期寶寶的活動力也越來越好,建議在日常照護中可以多與寶寶互動,讓寶寶更有安全感。幼兒教育
step 4
7至9個月大~讓寶寶自己吃東西
當寶寶進入吃副食品的階段,并且隨著手眼協調的能力越來越好,而開始想要自己拿東西吃的時候,父母親就應該讓寶寶有機會自己學習吃東西。要知道,孩子各項能力的養成,是不斷重復練習的結果,缺乏學習機會的孩子,會以為自己就是沒有這樣的能力,而不敢自己動手做。
tips
建議父母為寶寶準備專屬的餐具,并將食物處理得適合該階段的孩子進食,放一些在孩子的餐盤中,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吃。即使寶寶吃得很臟也應避免責罵,反而應該鼓勵寶寶,透過每天不斷的練習,父母親會發現即使才剛滿1歲的寶寶也能夠學會自己進食。
step 5
10個月至1歲~贊美貴在具體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孩子開始學會翻身、爬行、站立到走路,現代父母總是習慣性的給予贊美與鼓勵,劉冷琴理事長說,凡事贊美并不會讓孩子更有自信,反而可能培養了自負、眼高手低,或是沒有贊美就不愿意自己動手做的孩子。
tips
舉例來說,常常聽到大人對孩子說:你好棒喔!劉冷琴理事長表示,孩子并不會明白“好棒”的意思,與其用孩子無法理解的形容詞,不如直接針對孩子的努力稱贊來得有效。例如,當孩子自己吃完餐盤里的食物時,可以對孩子說:你今天自己把飯吃完了喔!明天要繼續努力,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幼兒教育
part 3 叮嚀篇
孩子的自我意識抬頭,正是自信心最容易被破壞的時期。
point 1
1歲大以后~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孩子終將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親必須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而不是幫孩子做決定。劉冷琴理事長表示,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有自我意識,開始會想要自己做決定時,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往往大人說東,他偏要往西。
在這段時期,孩子的自信心最容易被破壞,因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會認為孩子不聽話,可能因此缺乏耐心而責罵孩子。
tips
父母可以利用“說反話、設圈套”的技巧,并且給孩子兩個選項,一個是孩子會選擇的,另一個則是孩子不會選擇的,一方面讓孩子學習自己做決定,一方面又能達到教養的目的。
point 2
排便學習~配合孩子的生理發展步調
劉冷琴理事長表示,人類天生就具備了某些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發展必須配合生理發展的步調。她舉例說,想要給學步兒進行排便學習時,應該確保孩子的括約肌已經發育成熟之后再開始,而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盡相同。
tips
建議父母應采取漸進式的方式,例如新生兒時期開始藉由勤于更換尿布,讓小屁屁隨時保持干爽,從而讓寶寶了解干、濕的感覺。隨著寶寶長大開始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時,可以試著讓寶寶和父親或母親一起上廁所,慢慢的讓寶寶自己決定何時該與尿布訣別。幼兒早教
point 3
培養專注力~給孩子時間慢慢來
劉冷琴理事長指出,常見有些孩子缺乏專注力,在處理事情時很容易生氣,而且無法將事情處理完畢。她說,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形時,應留意是否每次孩子在進行某些事情時常常被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