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太過較真應該辦呢?(夏季親子早期教育)
前言: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性格,而孩子們性格的形成除了遺傳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后天的培養及環境的影響,最近有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太愛較真,這種性格應該如何來改變呢?
我女兒今年9歲,太較真,太有主見。一次她不寫作業,我批評她,她臉漲得通紅,舉起手要打人。有什么事征求她的意見,都是說“你們看著辦吧”,真要是按照我們的意思辦了,她又不高興。在學校不喜歡扎堆,嫌同學不友好,嫌老師說話不算數,例如,班里活動得了獎,只給了班長獎勵,應該大家都有,為此差點不去上學了。她有點像男孩子性格,好動,好玩,尤其喜歡擺弄電器,幼兒園時就能拆裝游戲機。接受能力特別強,圍棋、陸戰棋、象棋都會下。學習都是前幾名,最差也沒低于前五名,可是不愿意重復寫東西,尤其是語文、英語。希望孩子能正常和人打交道,不那么偏激。請王老師幫幫孩子。早教網
一位母親王春福老師心理解析:
您孩子很聰明,很有想法,自尊心也很強。更難得的是,孩子操作能力特別強,這可能是大多數女孩子不具備的。與成人相比,孩子好奇心強,條條框框束縛少。9歲的孩子,有點較真,有點“偏激”似乎也可以理解。
問題產生的原因:
與環境因素有關。
父母太挑剔、太較真,絕對化思維太多,客觀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與生理因素有關
成長中的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看問題、處事簡單、偏激在所難免,即使有點鉆牛角尖也在情理之中。
與認知能力有關
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很多孩子在看《三國演義》時,會問大人,曹操是“好人”還是“壞人”,很多時候大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心理干預:
增加孩子的心理包容度
在對待孩子和老師的關系上,父母應該一方面理解孩子沒有受到關注的失落感,一方面引導孩子理解老師的道理所在,例如,運動會往后拖,是預報有雨,沒法活動。即使需要較真時,最好也是在愛護、尊重對方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教育
培養孩子的“中和之性”
例如,引導孩子看到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認知上減少片面性,從而使孩子的情緒變得“中和”。
給孩子一個清晰的“底線”
例如,道德、法律、規則底線。例如,不能打人、傷人,包括對自己。
尊重孩子的正常興趣,滿足孩子合理要求。
關注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健康
如果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來孩子的聰明才智很可能派不上用場。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孩子們的性格過于偏激,嚴重者有時往往會出現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等等的現象,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結合孩子們的自身特點加以正確的培養,但愿此文章可以為父母提供有利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