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幾大類
母親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模式可大致分為溺愛型(包括大包大攬的直升機型和仆人式的順從型)、冷漠型、粗暴型、朋友型和專制型幾類,你屬于下列那類家長呢對于孩子的影響又是什么呢。
1.母親角色:仆人
子女性格:無法擔責、不抗壓
典型案例
17歲少年還和媽睡一起
小澤是一名高一的學生,在別人眼中,他已經是個大小伙子了,但在母親孟女士眼中,他永遠都需要她的呵護。雖然小澤已經17歲了,但晚上依然和媽媽睡在一個房間,并且連洗澡、穿衣、脫衣也由媽媽代勞,甚至小澤在廁所小便的時候,媽媽也不允許他關門。
雖然已經17歲的小澤身體早已出現了一些“性”表現,但依然抵不住對媽媽的依賴,并且心理年齡只有兩三歲。
類型分析:山東省中山心理治療與咨詢研究中心教授宋微濤分析,這類母親本身沒有安全感,就把自己的驚嚇轉移到孩子身上,并且把情感也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依賴孩子,把孩子纏住,讓孩子長不大,不能離開母親。其實,在潛意識里,這是不想和孩子分離,是自己焦慮情緒的一種反應。表面看是愛孩子,實際上是想把孩子永遠圈在自己的身邊。
專家意見:宋微濤表示,母親首先要認識到自己要把孩子培養成人,而不是培養成孩子。孩子如果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母親就等于扼殺生命,搭上的是孩子的未來、快樂、健康、獨立……
這類母親要弄清楚自己的做法是由于哪種心理問題,如果心理問題嚴重,可以找專業醫生幫自己搞清楚。
這種相處模式下的子女,會變得依賴、不抗壓、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以自我為中心、生活無序、無法承擔責任、容易大吵大鬧、孤僻。在將來戀愛、結婚后,也會出現很多異常,比如對方不答應自己的要求就自殘等。尤其生育之后,還曾經出現離家出走逃避責任的狀況。
2.母親角色:武則天
子女性格:服從、依賴、叛逆、敵意
典型案例
媽媽太專制,女兒想換媽
孫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都會不厭其煩地安排女兒悅悅一天的行程,周末悅悅也睡不成懶覺,有6個培訓班等著她。面對媽媽的專制,上小學三年級的悅悅變得叛逆起來:媽媽越不讓干什么,她偏偏干什么。不僅畫濃妝、穿名牌,還和一個初中生談起了戀愛。悅悅還經常對爸爸念叨:“給我換個媽媽吧。”
類型分析:楊清分析,孫女士作為全職媽媽,生活的重心集中于家庭和孩子,她感覺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類母親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自己對孩子具有絕對的權力,凡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都需要她嚴格把關。孩子如不順從,她們就會大發雷霆直至孩子屈服。這樣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要么服從、依賴母親,喪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么反抗,對母親產生敵意。
專家意見:專制型母親應該首先理解家長的含義,生了孩子的母親未必具備教育孩子的家長資格。克服自己過分強烈的控制欲,克服“厭惡喪失心理,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發展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
3.母親角色:好朋友
子女性格:獨立、有主見、謙和、善解人意
典型案例
家里的決定會征求女兒意見
姜女士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沒把她當成孩子看待,遇到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做出決定時,姜女士都會征求女兒的意見,即使女兒的意見很幼稚,很不現實,姜女士也從未有過嘲笑或發怒,而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讓女兒提出意見,并且允許女兒與她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