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對寶寶性格的影響
所謂良好飲食習慣,是指飲食習慣能把平衡膳食的四條基本原則即食物多樣化、均衡性、適量和個體化原則,全面貫徹落實到日常的飲食行為中去,并使這種飲食行為演變為自己的習慣。多項研究發現,生活飲食的不良習慣會使兒童大腦變得遲鈍。英國一項研究還指出,如果想使性格暴躁或過度活躍的兒童變乖,可以從改變其飲食習慣入手,多讓他們吃雞肉、羊肉及卷心菜、香蕉等蔬果,這有助于使其性格變好。“六一”將近,專家呼吁,父母應從小就對孩子的飲食行為給予指導,告訴孩子應該吃什么,不應該多吃什么,并要告誡孩子學會控制自己不健康的飲食欲望,逐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兒科疾病
英國斯旺西大學心理學教授本頓分析了50年來英國兒童的飲食習慣后發現,如果想使性格暴躁或過度活躍的兒童變乖,可以從改變其飲食習慣入手。
對于性格暴躁的兒童,本頓建議父母應多讓他們吃雞肉、羊肉及卷心菜、香蕉等蔬果,這有助于使其性格變好。本頓教授指出,食物并無好壞之分,但由于兒童是最容易受到食物影響的人群,因此會表現出各種特質行為。一些案例表明,過多攝入糖分和乳制品,容易引起兒童亢奮。因此,他建議性格暴躁的兒童要少吃雞蛋、巧克力、葡萄、橙子等食物。
研究還發現,兒童在食用雞肉、羊肉、米飯、香蕉和蘋果后,也有助于矯正其行為問題。兒童過于亢奮,還可能與脂肪酸攝入過少有關,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富含脂肪酸的魚。
不良飲食習慣會使兒童大腦變遲鈍
所謂良好飲食習慣,是指飲食習慣能把平衡膳食的四條基本原則即食物多樣化、均衡性、適量和個體化原則,全面貫徹落實到日常的飲食行為中去,并使這種飲食行為演變為自己的習慣,反之則稱為不良飲食習慣。
兒童生長發育快,尤其表現在大腦發育上,大腦支配兒童聽、說、看、認知及其動手能力的功能區域在出生一年內就已大部分發育完成。國際上很多科學家對比研究發現,生活飲食的不良習慣會使兒童大腦變得遲鈍。長沙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童保健專家李義民主任說,為了保持兒童頭腦充滿創造力,讓孩子們越來越聰明,家長需學會如何幫助孩子保護好大腦,避免諸多生活和飲食上的壞習慣:
飲食壞習慣一:進食過飽會影響大腦發育。李義民說,長期飽食使人體內大量血液長時間聚集在胃腸道,令腦部缺氧,出現記憶力、智力減退。
飲食壞習慣二:輕視早餐。不吃早餐會使機體和大腦得不到正常的血糖供給,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長此以往妨礙大腦發育。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不吃早餐或早餐過于簡單的兒童由于營養素密度較低,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飲食壞習慣三:吃過量甜食。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從而減少了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難以確保兒童大腦快速發育的營養需求。
生活壞習慣一:睡眠不足最妨礙大腦發育。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如果兒童長期缺乏睡眠或睡眠質量太差,會加速腦細胞的損傷及死亡。
生活壞習慣二:家長過度呵護,導致孩子不習慣動腦思考。大腦具有“用進廢退”的特點,只有多動腦,勤于思考,人才會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