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寶寶腦力開發的誤區,你懂得多少
人自然的天賦才能有四方面:色彩、結構、音樂和記憶。只有在這四個方面突出叫天才,清華大學的博士不叫天才,那是靠學習得來的。而孩子在這四個方面很棒的,才是有天賦的能力。想讓孩子成為天才,就不要破壞這些天賦的能力。
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在未分類和言語化的世界里,他后來進入理性世界,這兩個世界是并存的。在他的內心,這兩個世界會互相調和、影響、補充和發展。這樣不僅對他的右腦有益,對他的左腦也是有益的。
右腦不夠飽滿的孩子,是終生會有情緒干擾
現在科學發達的國家認為,右腦不夠飽滿的孩子,是終生會有情緒干擾的。因為右腦決定情緒,右腦飽滿的人,情緒穩定性要高。我們太重視左腦的理性發展,太重視思辨了。孩子從小就被灌輸理性,讓他知道對錯好壞,讓他用線性的方式去思考這個世界,結果是右腦沒有機會得到飽滿的發展。所以中國人容易產生情緒障礙。而像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普遍認為他們是集體藝術水平比較高的國家。所以相對來講,他們卷入情緒問題要少得多。
3~7歲是右腦高度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包括他的游戲。在心理發展方面,我們一直主張孩子應以游戲為主導的方式學習,而不是以坐著板凳規規矩矩的方式學習。但是,千萬不要在孩子7歲以前過度刺激他的文字能力,我們的言語在提前,過去我們以為2歲半是言語發展的高峰期,鼓勵孩子說話,但是不一定要鼓勵他認字,這是現代對兒童智力發展的觀念。認字是什么?我們給孩子講這是花、蘋果之類的語言信息,當孩子沒有一個中間的思維過程替代物“文字”時,他的思維過程是以實體方式、以圖形方式完成的。比如說我們談到蘋果,孩子對蘋果的理解沒有“apple”這個中間物,他可以直接演繹到蘋果的本體、圖形的個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