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就寶寶們的膽量?
寶寶們的膽量與媽媽們從小的鍛煉有著直接的關系,很多孩子們的膽量都是由家長們鍛煉出來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就來看看以下就的幾個小實例吧,相信會讓家長們有很豐富的收獲噢!
膽子,是慢慢練出來的
在阿李媽媽的記憶中,哭得最深的童年經歷是第一天上幼兒園,一個人從未去過一個陌生環境,而且沒有父母在身邊,所以,哭幾聲也不為過吧。不過,那也只是哭了一天而已。阿李媽媽很小就明白,再哭也沒有用,因為家人根本不在身邊,沒有人會來逗我們,所以,還是別浪費眼淚了。
在送sistermoon上幼兒園時,聽說班上有的孩子要哭上兩個星期才肯罷休,這種性格說是倔強也可、膽小也可,但是不論怎樣,總有一天這哭聲是要收起來的。
有位朋友的小女兒特別愛哭,哪怕是讓她抱著救生圈下泳池,她也可以哭上半小時,然后一直依在媽媽懷中,不許媽媽離開半步。小孩子依戀媽媽是正常的,有依靠當然是盡情依靠,問題是,小朋友長此以往只會練成“膽小如鼠”,對誰都沒好處。
有時見老外父母教小朋友,說放縱也可,說放心也可,外國小孩就是勝在膽子夠大。一次在泳池見到一位洋太太在泳池中,一手抱著一個未滿一歲的嬰兒,一邊訓練四五歲大的女兒游泳,她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求大女兒放開手,自己去游一段路程,雖然孩子本來很不愿意,但最后還是學會了游上一會兒。早教網
孩子的膽,很多時候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跟陌生人說話
小時候經常聽到父母教導,千叮囑萬叮囑“別跟陌生人說話”,但是到了21世紀,小朋友都要建立待人接物的風度,恐怕不能不跟陌生人說話,甚至有些父母就怕子女不肯跟陌生人說話,否則要考名校見校長、老師,人家十問九不應,就肯定不會被取錄。
見到陌生成年人或相熟成年人就躲在父母背后的孩子,倒是也屢見不鮮。其實,父母都希望小朋友能大方得體一點,問題是如何去教呢?有時候越叫小朋友跟人打招呼,他們就越是不叫,真不知是膽小還是反叛。
阿李媽媽的大女兒moonmoon原本也是怕丑之人,但這都已成為過去的事了。如今朋友見到她都沒有覺得她內向膽小,這是因為從她開始能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阿李媽媽就不斷制造機會,讓她跟陌生人說話。
其中一個令moonmoon無法抗拒的機會,是在餐廳或快餐店點雪糕時,因為阿李媽媽很明確底表明,如果moonmoon自己不去買或跟服務員說要什么雪糕,那么她就不會有雪糕吃。
老外常說:“你想要,就要自己去爭取,沒有人會給你。”聽說過有些成年人在長大后仍然怕跟陌生人說話,甚至乘小巴時都不能在目的地下車,原因是不敢大聲呼叫“請停車”。
已經是21世紀了,不可以教小孩子不跟陌生人說話,請告訴孩子:“你可以跟陌生人說話,但別跟陌生人離開。”
信心,從朗誦開始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建立自信心有很多不同的途徑,但加速自信心建立往往是在接受過挑戰之后。阿李媽媽念中學時曾被老師挑選參加朗誦比賽,這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老師的訓練和一兩次臺上經驗之后,阿李媽媽發現,站在臺上說話并不是那樣可怕的一回事,既然可以站在臺上說話,那么在臺下和日常生活中就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