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課堂導入
萬事開頭“難”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課堂導入
21世紀最貴的是什么?人才。這句電影中的臺詞揭示了社會的現狀,確實,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對知識的汲取。目前,課堂教學是我國教育培養人才的主渠道,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作為一名新世紀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做到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教導學生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是一門極富藝術特色的創造性活動,如何化平淡的課堂為神奇的世界,增加課堂的藝術魅力,營造寬松學習氣氛,把學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課堂上來,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探尋的目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 在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起著重要作用。導入 ,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興奮點,若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暢然步入狀態,則是一門成功的藝術。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課堂教學的導入 有著一定的心得體會:
一.激情導入
所謂激情導入 ,就是指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摹一幅圖景或一種意境,從而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級教師于漪在講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這樣導入 的:“每個同學的圖畫書里都有這樣一幅畫—人民英雄紀念碑。當你們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曾經想到過什么呢?我在一個陽光灑滿天安門廣場的上午,瞻仰過人民英雄紀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層樓那么高,看到它,先烈們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堅硬啊,花崗石,漢白玉那樣莊嚴,那樣雄偉,象征著革命先烈意志如鋼。站在紀念碑前,憶中國革命所經歷的艱苦歲月,看現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在新長征中勇往直前。現在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活動順序和碑的方位順序,認識和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接受革命傳統的教育!边@段導語 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巍峨和質地堅硬,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以前就有了大體的概念,而且語言極有感情,學生們的思維極
激情導入 也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朗讀與背誦能力。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關的詩文,請同學上臺作激情朗誦,把學生引入到詩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語文教學。如: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請同學上臺朗誦)“……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師說)《桃花源記》中對理想社會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在陶淵明之前的文人對理想社會的描述吧,這就是《大道之行也》。
二.故事導入
即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 時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拓,興趣變濃。教師若能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因素,變學生的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師可把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事先輔導,讓一個學生上課前登臺講給同學聽:“許多年前,有一個皇帝,特別喜歡穿得漂亮。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有一天,京城來了兩個騙子,自稱能織出一件很特別的衣服:任何不稱職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最后,皇帝就這樣光著身子參加完游行大典。”這個荒唐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
三.詩歌名言導入
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提問一些學過的詩歌或者名言,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加深學生的印象。如
教師也可提前準備一些能表現主題的詩歌名言,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傳送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我們都知道人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都是離不開書的。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皮羅果夫也說過:“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書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顧問……今天,我們所要學的課文把書比作人類文明的長生果(《我的長生果》導入 設計)。
語文課本是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前后的知識點、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這也是詩歌名言導入 的基本條件。
四. 問題導入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假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辯,造成觀點沖突,既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又活躍課堂氣氛。例如:上課伊始,老師提出兩個問題:①在你前進的道路上,一個垮塌下來的大石頭擋住去路,你是想辦法搬掉大石頭,還是繞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擋住了你的視線和出路,你是選擇挖掉屋前的大山,還是選擇搬家?大家討論這個問題,發表針鋒相對的看法。老師借勢導入 :讓我們來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導語 中有意提出疑問,可以制造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求解愿望,積極地思考問題。讓學生對課文有興趣,對解疑有信心,學習主動性自然會很大程度的提高。疑問讓學生有了探究欲望,這種疑問會讓學生集中思維和注意力,教師加以引導,學生沿著線索積極思考從而找到答案!坝幸蓜t思,進而解疑”這個過程會讓學生充分體驗“夢里尋她千百度”的執著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久而久之會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五.游戲導入
課前安排一個跟課文相關的游戲節目,讓同學積極參與。例:上課前,老師將班級分為四個小組,分別準備四個方面的材料:A組備人物,B組備時間,C組備地點,D組備事件,然后分別請各組派同學上臺寫出自己的材料,組成一個基本故事情節(可能會出現一些妙趣橫生的故事),如:元謀人五萬年前在撒哈拉沙漠踢足球;劉德華31世紀在火星打撲克;2003年,布什和薩達姆在美國自由女神像火炬上決斗……在同學們興趣盎然之際,老師順勢導入 課題《作文教學:合理交代記敘的要素》。
游戲導入 也包括以其它趣味性方式導入 課文的方法,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裝》時,可提前讓學生預習課文,上課直接讓學生以戲劇的方法來表演,這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們還可以在學習議論文時將文章的論點直接先提煉出來,以辯論會形式進行辯論,明確論據的重要以及論證的方法。
六.多媒體導入
即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教學掛圖、模型、錄音、錄像、FLASH動畫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具分為視覺型教具、聽覺型教具、視聽型教具。
視覺型教具如掛圖、模型、實物、幻燈片等。現代科學證明:人大腦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性教具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獲得較深的感受,因此在講寫景文章時,就可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
如講授《三峽》可事先準備好幾幅“三峽”的景物掛圖,新課導入 時將掛圖一一掛出,并輔以介紹,這樣學生很快就會被圖片中優美的景物所吸引,對三峽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趁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就不會感到課文的枯燥無味了。在講授《核舟記》時,我們也可以借助圖片來對課文的描述進行直觀且形象的學習。
聽覺型教具如錄音。錄音有課文朗讀帶和與課文相關的樂曲,朗讀帶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設的情感氛圍之中。樂曲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如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可先讓學生聽崔健的《父親》,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父親給自己的感覺,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生活中的情節,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心深處激起層層波瀾。聽完歌曲自然就會積極談論自己的感受。
視聽型教具如錄相、FLASH動畫等。視聽結合,更能增強教學效果,語文教材中所選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視片,不少樂曲也制作成FLASH動畫,運用視聽型教具,會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體會、去領會、去把握。觀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錄像后再講《安塞腰鼓》;學《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之前放一段有關人民解放軍千帆競發,橫渡長江的電影片斷等,這樣能夠藝術地導入 課題,又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好的導入 是優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出神秘的魅力,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入 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座有價值的知識寶庫。教師必須懂得如何開啟寶庫,帶領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峰回路轉的環節,完成啟迪學生心智的教學任務 。
總之,導入 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 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把課堂導入 變成展示學生多方面才藝的舞臺。這樣就能真正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