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情感的回歸
新課標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語文教學強烈地呼喚著學生情感的回歸。可是現在學生的情感卻被肯德機、游戲機所擒獲,出現了情感荒漠化的現象,成長歲月中,他們忽略了太多太多,因此他們實在需要一個時間,一份空間,來好好的整理一下被他們所遺棄的情感,去走近父母,去感受他們如山的父愛,如海的母恩,去解讀他們內心深處的快樂與悲哀……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至愛親情教學”中,作出了一點探究。
一、播放音樂,創設情感
音樂,本身就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人的情感。它有時甚至比老師空洞的說教更有感召力。播放音樂或歌曲,創設情感,能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我在進行作文指導《我的父親母親-----在細節中感悟真情》時,首先滿懷激情地講述了韓紅演唱的《天亮了》幕后的生命的故事,然后播放這首歌曲,那激昂的旋律強烈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已在小聲地抽泣著。接著,我借用音樂或歌曲,加深對父愛母愛的理解,讓學生在一首動聽的歌曲《媽媽》聲中,走近父母,去解讀他們白發和皺紋的不易,回憶與父母相處的片斷。因為大部分同學是寄宿生,他們有很深的情感體驗,很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那一堂課很多同學都淚流滿面的講述了父母愛的感人細節。借用音樂或歌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音樂與文學都是藝術,在反映生活和表達感情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我們可以特定的課堂環境下借助音樂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課文,如《背影》這篇課文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在把買橘送別時感人的細節處理完畢后,我適時的播放了《背影》這首歌曲,教室里鴉雀無聲,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語文教學中滲入恰到好處的音樂,讓音樂為語文課增添新鮮活力。
二、“聚焦”畫面,深化情感
以焦點問題作為突破口展開教學活動,能使教學過程 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增強教學的整體感和節奏感。《甜甜的泥土》這篇課文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母愛的偉大,情節比較簡單,如何加深對母親形象的理解,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這是一個無言的母親,是一個悲憤的母親!如何聚焦這個人物,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影片導演,請你設計一個最經典的特寫鏡頭,可以配上景物來烘托人物,也可以配上背景音樂。”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發言相當精彩,有的說“我認為可以刻畫她呆滯的眼神,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的說“可以刻畫她雖然年輕,但已有絲絲白發”,還有的說“拍攝雪花漫天的飛舞,殘枝在冷風中瑟瑟發抖,來渲染悲涼氣氛”學生的發言讓我深深體會到藝術的提問的“聚焦”魅力,整個教學過程 化繁為簡,層層深入,使學生享受到了“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樂趣,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了思維訓練的深度。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筆者在《最后一課》講述
三、現身說法,內化情感
于漪曾經說過:“情是教育的根。” 情感的熏陶不僅是手段,更是目的,教師應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生命之火,師生之間平等相待,心心相印,共同步入情感升華的美妙的教學境界。比如我在作文指導《我的父親母親-----在細節中感悟真情》時,講述了自己在很小的時候與在外打工的父親離別的場面,我深情地說道:“就在他要離開時,爸爸停住了腳步,放下行李箱,回頭。我看到他的淚水似兩泓泉水掛在他略白的臉頰,看到他的嘴角在微微顫動,看到他無助的眼神似乎有說不出的萬語千言……終于,他收回了與我相交的視線。就這樣,他走了。外面的雨不知何時也紛飛落下……”當我說完之后,我發現我的聲音已在顫抖,從同學們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們已被深深地感動了,然后我以此為范例借機指導如何進行細節描寫,這次作文,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在現身說法的同時也要積極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似乎變為文中的一員,達到一個忘我的境界。比如我在教《父母的心》時,為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是其中一個孩子,你能把父母在送孩子之前所承受的心靈煎熬的場面描述出來么?你當時怎么想的?請融入他們中間,用你智慧的大腦記下這感人的一幕.”這個訓練很多同學設身處地,精彩的寫下了動情的一幕幕。一篇美文,與其由老師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讓學生自己體驗,把創造的空間還給學生。例如我在教《甜甜的泥土》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文中的王小亮生活在這樣不幸的家庭中,假如他是我們班的一員,我們同學能為他做什么呢,今天可是他的生日啊!”問題一出來,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我想送一雙新鞋給他,因為他的鞋破了”“我想送他一張他母親的照片,讓母愛伴隨他天天。”“我想送他一張復婚證書,讓他能盡情享受父母的愛。”同學們發散的思維贏得了陣陣掌聲.最后筆者總結:“我們都是善良的孩子,有著一顆善感的心,我想王小亮如果在我們班一定會很幸福的”讓學生學習文學作品時與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樂,是一種情動于中的心理活動,是一種感情的傾注,一種全身心的參與。“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劉勰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能有效的創設逼真、有效的情感體驗氛圍,以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情感導火線,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體驗作品的神韻,領略作品的美感,獲得情感上的愉悅,那一定會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