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的讀寫說
中華民族的語言豐富而生動,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重視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感 知語言文字的豐富內(nèi)涵,入其境,體其味,動其情,感染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前輩的經(jīng)驗之談在語文教學中理應受到重視。一篇好文章的語言美和 意境美僅靠老師“講”是不夠的,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師生對作品的品讀體會,從鑒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
閱讀包括朗讀和默讀兩種方式,朗讀與默讀相比,對于語言的反復揣摩和玩味,不是弱化,而是增強了,朗讀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個人的言語表達能力,而且有助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語文教學,特別是文學作品的賞析教學,邊讀邊理解邊欣賞,獲得一種審美感受,品味作者寫作的匠心,領略作品的立意、構思、文法和風格的精妙,兩種閱讀方式都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妙。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精品,一直是語文教材中的典范。這樣的優(yōu)美散文,如果由 老師作籠而統(tǒng)之或條分縷析的程式分析,都必將沖淡學生的審美情感,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重視閱讀。教師先可讓學生默讀思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境走出靜謐的荷塘的?在這靜謐的夜晚作者的情感活動有什么變化?第六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說:“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 也沒有。”最后作者又怎么會聯(lián)想起江南采蓮的舊俗?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體味作者筆下的美景和那淡淡的哀愁和惆悵的情緒,從總體上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獲得一種總體的 感受。默讀之后再讓學生放聲朗讀,逐一體味月色籠罩下的荷塘美景和荷塘中的朦朧月色給人的美感體驗。課文中描寫的荷中之景美妙絕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 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還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 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這一段描寫共計187字,不但比喻新穎、別致,通感精妙傳神,僅輕聲音節(jié)出現(xiàn)就達45次之多;如果不仔細品讀揣摩作者所勾畫的藝術美景,就很難體會出輕重有致的節(jié)奏,更難獲得廣泛的藝術享受。再如李樂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樓閣》,作者一開始就用 比喻句來描繪山和小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這一比喻反復吟誦和體會后就會發(fā)覺作者用詞的精妙,它即刻畫了山的形態(tài)、色彩,又把小屋對山的點綴和生氣描摹得形象逼真,不僅增加了眼前美景的 形象性,而且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藝術的感染。文中一方面有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另一方面又有對中國臺灣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這兩種感情是通過品讀全文后再品讀文題而得來的。“空中樓閣”可以說是一種缺憾的美 ,一種深思的美。作者的匠心和文章內(nèi)蘊,只有通過閱讀品味才能感悟得到。
朱自清在《了解與欣賞》中說:“吟誦與了解極有關系,是欣賞必經(jīng)的步驟。吟誦時對于寫在紙上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里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不過在吟誦時,要能分辨語氣的輕重,要使聲調(diào)有緩急,合于原文意發(fā)展的節(jié)奏。”蕭蘊也說:“讀、吟、誦乃至唱,是學習語言、體味意境不可缺少的過程。”兩位大家都極其關注讀甚至吟誦,他們的獨到見解不無道理。同樣一句話,由于重音位置不同,人物情感和性格就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所以通過朗讀吟誦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涵,力求準確生動地傳達出作者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盡,獲得廣泛的美感體驗,這是我 們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一種境界。
從中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把握,都只放在應試這一目標上。即使是 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只是注重于筆頭,而忽視了另一個重要的方面——說,造成語文學習的“瘸腿”現(xiàn)象。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電聲傳訊技術的發(fā)展,開闊了說的領域,迫切要求人們提高說的水平。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說能力這一點,已明確寫進“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因而,說教學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廣闊的前景。
說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讀、寫教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人們通過讀接受了輸入的信息,在理解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聚合,形成了知識的積累,也就是信息貯存,又通過轉(zhuǎn)化、發(fā)散表達的過程,再用說和寫的形式進行信息輸出。從語言信息傳遞的方式來說,讀、寫是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說是口頭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口頭語言能力強可以促進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又促進口頭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說、讀、寫之間有密切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忽視了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嚴重影響知識信息的獲得。
葉圣陶先生曾強調(diào):“……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 學科‘說’‘讀’‘寫’宜并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 第730頁)可見,不善于說,就不一定善于讀 、寫,所以, 我們必須重視說教學。因為,它對讀、寫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
現(xiàn)代社會的高效率化,要求講話人思維敏捷,針對性強,用語嚴謹,語脈清晰。同時也要求聽話人具有較 高的話語品評能力和聽話組合力,做到聽說的一次準確性。這些不但對人們的說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且對人們智力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也有較高的要求。
在說教學過程 中,通過說訓練,可以使學生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維內(nèi)容和思維方式;可以使學生學會在交談時觀言察色,從而控制講話的語脈、重點和語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說話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提高說話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說話時展開想象的翅膀,聯(lián)想出一些新的想法,不斷豐富講話的內(nèi)容。因此,說教學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份。寫是說的延續(xù),寫訓練應與說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項目,有計劃地安排訓練時間,并有一定措施檢查訓練效果,使寫訓練得到保證。
總之,讀、寫、說應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綜合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