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堂教學三個維度看中考命題
廣西武鳴縣陸斡鎮(zhèn)劍江初中 李廣機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三個多年頭了,它迎來了的新課程標準下的第一次中考,考過之后,人們對這個新課程改革下的中考題進行了探索研究,但不少對它卻是疑困不解、一悉莫展:新課程改革下的中考會有怎樣的變化?會不會換湯不換藥?或是改變得面目全非?變,又是怎樣變?這多少引起教師(尤其是2005年中考指導的教師)的擔憂,有的甚至于畢業(yè)班復習指導工作無從下手。其實,新課程標準就是我們以前所謂的教學大綱,依據(jù)這標準我們是不難把握考試的動態(tài)的,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它作為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對中考的命題是有著重要的指向意義的。通過它,我們是足可以獲取并把握2005年乃至以后一段時間的中考命題動態(tài)的。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課堂教學 三個維度 中考命題
新的一輪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三個多年頭了,它已經(jīng)迎來了這一輪課程改革的第一次中考。在新課程標準下,中考作為初中三處的教與學的最正規(guī)、最公平的一次大檢波閱,其社會關注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作為檢閱的最重要的手段的中考命題,則備受人們特別是初三一線教師的關注而研究。課程改革培訓時教育教學觀念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教師學生角色的轉(zhuǎn)變等幾個觀念的更新,使得中考的命題撲朔迷離,中考命題支底怎樣命題?中考命題路向何方?這些均是不得不讓我們?nèi)ド钏级ьD、不敢下口,但這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該怎么辦?近幾年,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及這幾年有關課程改革的中考進行研究,從課堂教學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感悟中考例命題,得出一些體會,現(xiàn)提出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 解讀三個維度
三個維度,指的是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評價體系,指的是課堂教學應當注意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的技能和方法,也就是說讓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時,注重對學生進行獲取方法的指導,尤其要他們通過掌握知識技能產(chǎn)生過程中體驗感知知識技能的存在,并在體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的價值觀。
在這里我們注意到了新課程改革并沒有拋棄我們傳統(tǒng)的“雙基”,相反,它將之提到了最重要位置。因為,只有堅實的雙基,才能構建學生雄厚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良好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這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一切為了學生全面?zhèn)性發(fā)展的人文要求。另外,更要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情感,這是與我們傳統(tǒng)教育的教師權威核心是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也是我們在研究中考時當注意到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 感知新課程標準
不論是理科的新課標還是文科的新課標,在這次的新課程改革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注重學生在學習和探求知識和技能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注重知識和技能獲取的過程和方法,以便他們在這過程體驗中,選取科學的方法和認識論去感受新的領域,達到知識體系的完美和再體驗和再運用、再自由遷移。我們在這里面是隱約可見課堂教學的三個維度的。
三、 三個維度與新課程標準
三個維度是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份,它直接指導著課堂教學的模式,如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它如一條指導性的路線綱領指導著課堂教學,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知識與技能,進行著情感體驗交流。所以三個維度是課程標準中總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方法行為規(guī)范的重要評價手段,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總目標的實現(xiàn)的重要指導綱領,當然在體現(xiàn)著我們的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下的知識體系和人文素養(yǎng)。它檢閱著我們課堂是否已經(jīng)達到了總目標下的知識構建和人文素養(yǎng)、科學體驗和科學方法的要求。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們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初中各科教學應遵循哪些原則、應注意注重哪些教學內(nèi)容、方法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也把握住了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初中三年的教學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的方法和科學和價值觀等,也不會在教學特別是中考教學中出現(xiàn)疑惑困頓、迷失方向了。
四、 中考命題的幾個重要原則和三個維度結合的思考
基于以上認識:三個維度幫助我們正確把握了新課程標準下教學體系的構建、方法、情感體驗等要求,把握了初中三年教學的總體方向。我們要研究中考命題還值得同時去關注中考命題的幾個重要原則:1、“以綱為綱”原則。即命題一定要依據(jù)教學大綱(即現(xiàn)在的課程標準)要求出題,不允許有超綱偏綱的行為。2、選拔性原則。即中考作為上一級學校挑選人材的重要手段,中考命題要注意有利人才的競爭,以便有利上一級學校對人材的選拔。所以命題應高設置一定的難度,這難度在新課標下就是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高低。3、三年繼承性原則。即一個地區(qū)的中考命題,要在題型、內(nèi)容、難度等方面有三年的相對穩(wěn)定性。這決定于教學資源的歷史繼承性,也是教學行為的規(guī)律性的重要依據(jù)。
這是我們研究中考命題應當兼顧到的,因為它指導著中考命題的組織、約束著命題者的命題思路、命題范圍和題目的比重份量。
而三個維度既然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體系構建方法體驗等,那命題者本著以綱為綱的原則,一定會考慮到這些,這是我們中考命題的根與本,命題者不會將之置之不顧的,否則將違反中考命題的首要原則。三年的繼承性原則又指引著我們,中考是一件有巨大影響力的社會問題,命題者是相當穩(wěn)重的,考題與三年特別是前一年有很大的繼承性的,題目的方向起碼有70%以上是相同的,我們課改與非課改的知識體系是一脈相承的,而課改沒有將知識和技能完全舍棄,相反還在三個維度中確保著知識與技能的首要位置,所以中考是不會因課改搞得面目全非的。要變,也是有個年年累積的過程。
同時,選拔性原則又在提示我們,試卷要有一定的難度和變異,要有利于全面檢測學生知識的全面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就意味著我們應該注意往年中考與我們現(xiàn)行標準的差異,注意教材的更新中的全面性和創(chuàng)新性,尤其要注意三個維度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這或多或少提示我們今年乃至以后的中考命題的方向:
⑴、今后中考的命題注意克服了舊教學模式中生搬硬套、機械重復記憶的“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形式,注意到了這種形式給學生造成了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只有頭尾,沒有中間的鏈接)和能力的欠缺,碰到實際問題感到無從下手,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嚴重后果。提出了“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習慣。”
⑵、注重知識體系均會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的問題。知識廣方面要求:了解——理解——應用。技能方面要求:簡單模仿——獨立操作——自由遷移。這些要求我們在中考選拔性原則指引下去挖掘?qū)W生潛能,開創(chuàng)其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其中考的競爭能力。
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它使命題和思維均具有開放性和彈性。注意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積極主動陳述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這就暗示我們:注意因?qū)W生情感體驗切入析出點不同,所取的態(tài)度不同而產(chǎn)生的價值取向不同,而產(chǎn)生問題的答案的多樣性。并且還要去注意多種思維的取向的正確指導。
⑷注重知識構建的人文性。所有的學科內(nèi)容均是關切學生生活,與學生生活貼近、相關的,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息息相關的。這就值得我們探討知識體系中與學生生活、自然、社會的密切關系。從中得出以知識探討生活、自然;同時又在自然、生活中去析解知識。
這些指向均在這幾年中考題中有所偏向和體現(xiàn):
西安市2000年的物理中考題
流星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由于與大氣發(fā)生強烈地磨擦,會使流星發(fā)光,小明問老師:“發(fā)射火箭時,為箭同樣也與空氣發(fā)生劇烈地磨擦為什么沒有燃燒發(fā)光?”老師解答說:“科學家一方面研制了可以耐幾千攝氏度的耐高溫材料,另一方面還在為箭頭部涂了一層特殊材料,這種霉爛在高溫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防止燒壞火箭的作用。”請回答涂這層材料為什么能起防止燒壞火箭頭的作用?象這樣的定性分析題更能反映考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科學素養(yǎng),在其中滲透了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這體現(xiàn)了三個維度中的過程與方法指向。
另外這幾年理科中考中的越來越多的實驗分析題,則是積極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以加強知識與技能的實踐性,在實驗中將實驗原理、儀器使用、測量方法、觀察目標、數(shù)據(jù)處理等科學方法多方面得到訓練。這也是三個維度的過程與方法問題。
再細看2004年廣西南寧市課改實驗區(qū)的語文中考題:
第4小題考口語交際,第5小題考習作(語言和實踐)
第15小題,考查跨學科的知識整合,是知識與技能的再運用。
21、22、23、24小題則是綜合考查,有知識的再運用(錯別字)有知識技能的自由遷移;有綜合素養(yǎng)的人文個性的考核(組織活動)等。以上總和占了14分,占卷面分數(shù)的12%,語文知識的20%
其他題目均是傳統(tǒng)考法,不處乎是知識與技能的綜合考查。還是占了整個試卷的80%多。
與非實驗區(qū)相比,無論是語文還是物理等學科,均透出這樣的中考命題的信息:中考有的是一脈相承的,重點考核知識與技能;但中考走向是越來越重視學生對知識技能獲取方法的考查和在獲取過程中的理解和體驗再運用。也就是借助知識和技能的獲取理解之后的情感再體驗,并產(chǎn)生取舍,再綜合成人的綜合素養(yǎng),并再一次運用和自由遷移。
這些均從課堂教學的三個維度中可以審視出其特點,所以只要我們細心審視三個維度,細心分析新課程標準,再結合中考命題進行分析,我們是不難由三個維度把握中考命題的方向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小學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 教育部《小學初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
3、 教育部《小學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
4、 教育部《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
5、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
6、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