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從哪里來?
A 是誰把簡單問題弄復雜了?
作文能發泄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聲、化解內心的不快等,由感而發,其樂無窮!寫文章本應是件十分快樂的事。可事實上如今寫不出一篇像樣文章的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還大有人在,何況是我們這些小學生呢?曾有人套用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之名句“作文難,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學生中流傳這樣的口頭饞“作文難,作文難,作文課上不開顏。”
那么是誰把這簡單問題弄復雜了呢?一說是習作者自身,每每習作時,總以為是件非常神圣且神秘的活兒,非一般人能及之事,越這么想就越不敢下筆,人為地給作文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沒了信心哪來像樣的文章,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就得不到老師的賞識,甚至換來的是訓斥、諷刺、辱罵等。長此以往,習作心理障礙就會形成。還有一說是教師所為,不少老師扛著“文無定法”之招牌,作文教學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隨意性特大:有的說要從觀察入門;有的說應多思考;有的說要掌握諸多之習作方法、技巧方能過關;有的說應多讀書;有的說愛怎么寫就怎么寫;有的說照范文多模仿即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難怪孩子們每遇習無所適從,誠惶誠恐。因好多教師在如此的環境之中成長起來的,自身習作經驗不足,導致一遇習作指導課只能是“簡便運算”,敷衍了事。事實上,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已經成為制約語文教育改革的瓶頸。
作文教改應還作文之原來面目。作文是件快樂的事,快樂到是習作釋放情感的一種式具,一種需求;作文是件簡單的事,簡單到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怎么說就怎么寫之地步。
我們堅信:沒有寫不好作文的孩子!
B 揭開“面紗”用筆說話
大教育家葉圣陶說“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想怎么說,就怎么寫。用筆來放飛我們的情感,放飛我們的思想。
作文如學車。學騎自行車,絕不是光聽人講講技巧就能學會的。關鍵是在車上騎著練,不練光聽人講技巧可能永遠不會,得靠自己練騎時去“悟“。學寫作文,也是這樣,剛起步時,哪懂什么作文技巧,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唄!一開始,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說了一件事的大概;后來,寫“流水賬”曉得多寫一些句子,多介紹一下這件事的具體情況了;再后來……文章越寫越漂亮了。
學車靠“悟”,學游泳靠“悟”,作文的章法也講究一個“悟”字,聽來的東西不一定是自己的,只有在練中“悟”出來的東西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想怎么說,就怎么寫。”最可貴的是真實。唯真實才能動人。你千萬不要為了得高分,而不愿抒發自己真實的思想,惟恐它是膚淺的、片面的;不要為了提高分,而不愿用自己真實的語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不愿意表述真實的自我,這都是應試教育在作怪,家長和老師把學生往那上頭引,這違背了作文教學的客觀規律。
“想怎么說,就怎么寫”寫出的作文往往被稱作好作文。《論語》就是這樣記錄下來的東西,孔子連“老不死了”都罵出來了(“老而不死是為賊”)不照樣被奉為“經典”嗎?
文字就像野馬,你駕馭它的能力有多強,使用它們才有瀟灑。作文,從表面上看是文字上的功夫,但從本質上看是思維能力。思維的高度是一篇作文的靈魂。說話也好,寫作也好,其內在的東西是思考。要想把生活中的事說清楚,就必須想清楚;要想寫清楚,就必須說清楚。要想寫得充分,就必須想得充分;要想寫得實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須在思想上想得實在且展開豐富的想象。
練說,從思考過程來說,也就是練寫作。寫作過程能幫你把生活中零亂的思想條理化,使你的想法經過提煉而清晰起來,并且進一步發展你的思想。
C 情趣生活 打開同學的話匣子
在現實生活中,大眾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是具有斗爭精神、犧牲精神和大公無 人物形象、分析著經典的文學作品,而不少同學在課外崇拜的卻是體育明星、歌星和卡通人物。書本遠離了同學們的生活,而同學們的對身邊的、事、物卻大多表現為“熟視無睹”。內心空洞乏味,寫作文必然會“粗枝大葉”,作文就不可能引起讀者心理上的共鳴。為了彌補其不足,就很有必要創設特定的情境,把新奇而情趣化的“經典生活”帶進課堂,或再現生活中的場景,或演示實物,或圖畫再現,音樂渲染,或利用語言描述等等。通過以上渠道把同學們身邊的事引入課堂,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同學們情趣盎然,有話想說,呼之欲出,言之能暢。如在說得有序、說得有理、說得流暢上下功夫,這樣就不愁作文寫不好。例“游戲作文”指導課,老師事先組織好生動活潑、趣味橫溢的游戲,然后要求大家按“游戲前的情景,精彩的游戲組合,游戲后的心情及想法”這一程序去練說,讓大家暢談游戲中的無限樂趣,敘說給人印象深刻的游戲及其玩法。說后動筆,真情流淌,水到渠成。“說寫”組合得天衣無縫,毫無焊接之裂痕,大家興致勃勃,于輕松愉快之中飽嘗成功之“果”。
經過同不們的辛勤勞作(讀、做、畫、玩、選、仿、賞、評、改、議、想等),一幅幅內涵豐富的圖畫,一件件平平凡凡的小事,一處處色彩絢麗的風景,一首首蕩氣回腸的音樂……都能成為同學們新穎別致的說話材料,震撼人心的創新作文,成為同學們夢的起點。
D 人文互動 激活同學們的思維
“激勵最能將人的潛能發到極限”。作文課堂缺乏“磁性”,平平淡淡,毫無生趣,同學們最易感到枯燥乏味,長期如此會阻礙其心理的發展,滋長同學們的厭學情緒。走進“讀寫本”,就如同走近親切、幽默的大師。“活力作文讀寫本”如同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她會引領同學們漫步于作文樂園,適時而恰當給予激勵,有的是“友情提示”------請小心,有障礙;加把勁,成功啦!……有的是“由衷祝愿”――相信你能贏得大家的喝彩聲;相信你能行;勇氣伴你成功,祝你有新的學習收獲;相信你是最棒的……還有的是“美文引路”,優美的文段好似和煦的春風,輕撫你的面頰……更多的是“溫馨導行”――將生硬的教導轉變為涓涓細流,輕輕流淌于同學們心間,內化成同學們正確的行為指南。注重人文互動;“愛撫”、“服務”鑄就魅力四射的“教師人格”,課堂氣氛自然活躍,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E 星級課程 煅造同學們的生花妙筆
夯基――練技――體味――創意――想象,五星級課程的遞度科學,讓同學們有章可循,有案可稽,使彈性很大且特別模糊的作文學習坐標清晰、易于定位。同學們可將總體課程有機地分解到自己的不同學習階段。語言實踐也好,作文活動也罷,個別交流也行,誰能達到每一個小目標,他就是最棒的。
至于每課的內容與體例,也各不相同,自然而新穎,活潑而多變。同學們每學一課,猶如穿梭于芳香誘人、節奏明快、啟人心智的新新樂園。這樣,同學們在習作前、活動中及動筆時都會保持一種勃勃的“興致”。而這樣“興致”恰恰是我們成功的關鍵。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趣味盎然的星級課程將煅造出同學們神奇的生花妙筆!
F 為人要直 做文要曲
為人要直,“直”不但指正直、誠實“,還泛指一切美好的德行。自古以來,武有武德,文有文德。做一個正直的人,寫出的好文章,由于立意高遠、內容深刻,才會獲得人們的稱頌;反之,不正直的人寫出的文章,即使語句再美,章法再妙,也不會有人稱頌的。也即要想寫好“文”,必先做好“人”。
做文要曲,文似看山不喜平嗎!“曲”有五點意思,即情節曲折、謀篇曲折、細節曲折、立意曲折、善用曲筆等。“曲”則能扣人心弦,“曲”則能引人入勝。這就要求同學們要學會逆向反思,學會換位思考,有了出奇制勝的思維,文章自然會讓人愛不釋手。不信,就試試看!
事實證明,“情趣化的生活”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實際,“星級化的課程”遵循了同學們的認知規律,“人文化的互動”進一步促進了“說”與“寫”結合,“讀”與“寫”互惠。我們堅信,開放兼容的新作文思想會讓同學們文思泉涌,盡情展示噴涌而出的才情;崇尚獨創的新作文理念將使同學們浮想聯翩,低吟淺唱藏自內心的希望!
在如上理念背景下,我們推出了容人文引導、情境創意及實踐操作于一體的“活力作文讀寫本”。它既不同于五共八門的“作文選”,也不同于紙上談兵式的指導書,它使用簡單,見效快捷。讀寫本的每次習作實踐與同學們的語文生活相配套,同學們只要按序完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