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總被肆意漠視 別拿我們的母語不當回事
我原本以為,那與生俱來的、根植于我們骨髓深處的母語,不論世事如何變遷,社會怎樣發展,也不會受到任何擠兌和壓榨的。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母語,這個真實記錄了我們民族的文化蹤跡,延續歷史和承接未來的血脈,正在日漸升溫的外語熱和我們的肆意漠視中,變得越來越式微,越來越頹勢。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本應該無可匹敵的、處于強勢地位的母語如今卻和遠涉而來的英
語掉了個個兒,從上幼兒園的孩子到大學里的天之驕子,都把學英語當成一件頂頂重要的頭等大事,“西風”完全壓倒了“東風”。“劍橋”、“托福”、“雅思”,這些個耳熟能詳的字眼兒的背后,承載的是一個個人的夢想和希望,被認為是人生飛黃騰達的最好的路徑選擇,它們的名聲和名望,正日益得到彰顯和張揚。評職稱考英語早就被認為是“多此一舉”,為許多人所詬病,但它的生命力何其強矣!“迷信英語”,正在左右著我們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理念。于是乎,就在我們狂熱的追捧中,英語的“功能性”被無限制地得以放大和拔高,而母語則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可怕的不是英語的浸淫,而是面對這種浸淫我們所表現出的無動于衷,“集體無意識”。3月27日,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在全國11個省市同時開考,在19個設有考點的城市中,只有11個考點正常開考,其余8個城市的考點因報考人數未能達到專場30人而被取消。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中心考務部負責人陳東風女士無奈地說,由于許多人思想上有誤區,認為會說普通話就夠了,而社會上單位招聘員工也往往強調英語四、六級,導致人們缺乏對母語應有的重視。何止是“思想上的誤區”,何止是“缺乏對母語應有的重視”!想想看,偌大一個城市,報考者竟不到30人,這是一個多么大的諷刺!我不知道,這該是誰的悲哀?! 同時,與此相對應的是,“母語失寵”衍生的一個嚴重結果是“書寫遺忘癥”的大面積爆發。很多大學生能制作精美的電子簡歷,但當招聘單位讓其填表時往往提筆忘字。“寫字”,正越來越失去它的民眾基礎,變得日趨難能可貴起來。有專家表示,在日本、韓國、新家坡等國家的中小學課程中,“寫字”是必修課。作為中國的孩子,更應該把“寫字”當成一生的追求。 是的,我們需要反思,需要捫心自問。誰來拯救我們的母語,這決不是一個偽問題,更不是杞人憂天。給母語以足夠的重視和地位,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2月25日,在沈陽召開的2005年度語言文字工作會上,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強調,對目前高校只重視外語的學習和使用,卻忽略或削弱本國語言的傾向要予以糾正。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申丹也提出,理工科大學本科生要將中文科技應用文作為必修課,研究生復試要加試考查中文能力。 是的,別拿母語不當回事,對母語保持某種敬畏,任何時候都應看作是我們最基本的行為操守,讓母語這個烙在我們靈魂和血液里的文化符號發揚光大,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母語總被肆意漠視 別拿我們的母語不當回事 相關內容:
|